撰稿/沈嘉禄(记者)
记者:你作品中弥漫着的东方情调是打动欧洲人的关键因素吗?
冷宏:坦率地说,许多欧洲人,包括购藏我作品的收藏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不很多,甚至连中国都没有来过。我的那些油画,人物是纯东方式的,这一眼便知,但属于哪
个朝代,他们似乎并不关心。欧洲人强调个性,特别尊重个人的创造力。一幅作品能体现画家个人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又与人类文明和趋势相吻合,能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和观念上的突破,那就有了价值。比如我最初在法国获奖的那幅小品,题材是江南水乡,他们感到陌生、新奇,宣纸上的洇染效果也是油画不能达到的。所以,在欧洲人的评判体系中,优劣总是见仁见智的,重要的是个性,它是第一位的。我在法国第一次得奖后,当地有家报纸的记者说,冷宏的作品将法国人已经败坏的胃口刺激了一下。
记者:你有没有为了立足欧洲的艺术市场而迎合他们的口味?
冷宏:事实证明,刻意模仿欧洲大师的风格是危险的,最终会迷失自我。在中国的文化诉求中,邯郸学步就是一个严重警告。再说你这样做了,画廊也会提醒你,你若走得更远,他就不再代理你的作品。
记者:法国的画廊对你的创作有引导吗?
冷宏:欧洲的画廊业已经发展一百多年了,很成熟,每个画廊都有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代理的画家也具有相当的实力并体现相近的风格,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价值中轴。收藏家都知道,在哪个画廊能购买到哪一路画家的作品。他们决不会突然引进一个与已经在代理的其他画家差异很大的画家,这会伤害其他人,价值体系也会动摇。这一点很值得我们的画廊借鉴。不过海湾战争后,欧洲的画廊业受到很大冲击,至今还没有缓过劲来。美国的艺术市场则趁机吸引海外资本,现在有人说世界艺术中心已经转移到了美国,这话会引起欧洲人的伤感,但事实上欧洲的艺术市场大大萎缩了。
记者:对画家来说,应该怎样选择画廊?
冷宏: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许多情况下,中国画家确实不懂得如何选择画廊。选择一个画廊,主要看业主是否有较高的艺术素养,是否守信,更重要的是,他代理的画家群是否处于整体上升的趋势?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你个人上升的趋势也可能被遏止,通俗地讲,就是被别人拖了后腿,这对你的创作是很不利的。好的合作关系使画家方向明确,进步神速,不愉快的合作可能会引起经济纠纷,甚至毁了画家本身。在欧洲,一个画家与画廊的合作可以延续一辈子。
记者:你如何评估中国的艺术市场?
冷宏:到目前为止,中国画家与欧洲顶级画廊的联系不是很多,这对中国艺术进入并影响世界是困难的。在欧洲的画廊里,收藏家和画家可以获得权威的、准确的资讯,这对艺术市场的发展很重要。欧洲人的契约意识很强,一个画家与画廊签订了协议后,你不可能到他的家里买画。而在我们国内,私下交易却不受谴责,而且不受税务部门制约,这对画廊和顾客都是不公平的。
记者:在欧洲或国内,你与同行交流创作经验吗?
冷宏:我从来不与别人谈论创作体会什么的。优秀的作品一看便知画家要表达什么了,一切尽在不言中。低劣的东西更是一眼看穿。有时候朋友请我去看某人的画展,我只要瞄一眼请柬就明白了。我就不去看,怕被污染。坏东西看多了,不仅会败坏胃口,还会产生负作用。
记者:前几天我见到油画家陈钧德,他说了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在中国画领域很讲究师承关系,这也导致了今天宗派很多而流派很少的局面。那么在油画领域这种现象也存在吗?
冷宏:就我个人而言,一直很注意的就是绕过大师。我的意思是,大师是一座山峰,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向他学习处世为人、创作技巧等,但不应刻意该模仿他。大师会产生很强的磁场,我们要摆脱这种磁场感应,而通过生活历练淘炼思想,从艺术修养中提升技巧,这也是保持个人风格的明智选择。这些年来,我虽然身处海外,但总是从唐诗宋词中汲取滋养,寻找灵感,丰富作品的内涵。有一次我在德国办画展,一个俄罗斯人对我说:不要忘了你是东方人。我想这是不可能的,我的东方文化背景是谁也不能抹掉的。我从西方各种艺术流派中也汲取养料,但是多次筛选、过滤后,沉淀下来的必定是东方的思想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