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引进大片的压轴之作,《迈阿密风云》上映至今,不温不火的票房成绩远低于市场预期,未能掀起票房风云。《迈阿密风云》在内地票房受挫,说明引进大片已不再是电影市场一块百试百灵的金字招牌。
引进大片风光不再
《迈阿密风云》请来主演科林·法瑞尔和巩俐进行高调宣传,在影片上映前期成为票房的助推器,但后劲不足。部分院线只好提前上映黛米·摩尔主演的《神秘群岛》来拉动票房。业内人士分析,《迈阿密风云》失利有多种原因:一方面,该片晚于北美地区上映,盗版碟的乘虚而入对票房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奥利弗·斯通导演的《世贸中心》接踵而至,也分流了一部分观众。而更关键的是《迈阿密风云》本身有着引进大片的致命内伤:俊男美女撑场面、故事老套剧本空,在观众中口碑平平。
其实,在内地市场折戟沉沙的引进大片远不止《迈阿密风云》。影院经理透露,下半年的引进大片总体表现平淡,没有带来预期的票房丰收。引进大片不再是影院的票房法宝。
千片一面审美疲劳
回顾引进大片的历史,1994年,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美国华纳公司出品的《亡命天涯》掀开了进口分账大片进驻中国市场的序幕。调查数据显示,大片引进的头两年,几乎每部影片的票房都在6000万元左右。1995年的《真实的谎言》还让影院售票窗口出现了久违的长队。那一时期,引进大片成了“卖座大片”的代名词。
但“繁华之下有隐忧”,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能否产生高票房成为引进片最重要的指标。连年来的进口影片基本是同一个类型:明星组合+电脑特技+枪战打斗,再加上爆炸场面、邪不胜正的模式化结尾,组成行销全球的电影配方。这一配方反复使用后落入了俗套,中国观众对这样的流水线成品难免产生审美疲劳。而引进大片的宣传手法也过于单一化,一些中等投资的引进片也不是根据自身特点来寻找目标观众,一律贴上“大片”的标签,四处泛滥的“引进大片”也让观众觉得“名不副实”。
国产大片警惕覆辙
近年来,进口分账大片的票房开始持续走低,没有一部大片票房能过亿元。《泰坦尼克号》一举超过3亿元的票房神话难以再续。正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倪震指出的,引进大片的片种比例失调,文化视野狭窄,品位不高,致使社会和经济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引进大片从辉煌走向平淡,代表了观众的欣赏水准在逐步提高,“千片一面”的进口片已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审美需求。这对我们自己的大片制作未尝不是一种启示。目前的国产大片也出现了模式化倾向,主题与题材常给人以雷同感,如果不努力开拓新的领域,很快将遭遇与引进大片同样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