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刘翔是方法论与实践创新的成果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12:39 南方都市报

  听孙海平老师广体讲座

  前天,刘翔的师傅孙海平在广州体育学院专设讲堂。作为广体特聘的客座教授,孙海平为300多位师生现场讲解了自己多年来调教飞人并勇破世界纪录的心得体会。飞人是怎么炼成的?即将开始的多哈亚运会目标几何?刘翔还有多大的潜力可挖?北京奥运夺金胜算有多大?这一个又一个的玄机,随着孙海平专业而又不失情趣的演讲,逐渐在旁听者面前呈现
出一副清晰的轮廓。本报特将讲座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专业话题

  解放思想从“窥腿”开始

  发现高水平短跨选手的规律腿形是打开思路的开始,而不断攻克训练中出现的矛盾是成功的关键。

  先有教练才有运动员,这个道理是错不了的。孙海平说,做运动员的时候,自己的成绩并不理想。在1984年退役转为教练员之后,孙海平执教时所采用的训练理论还是拜其前任教练所赐,“当时的那些训练理论应该说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但是后来当训练过程中出现矛盾的时候,我意识到我们的训练理论是到了需要加强、更新的时候了。”

  孙海平介绍说,真正让他的观念发生转变是在1996年。之前在1995年,孙海平带当时的大弟子陈雁浩参加世锦赛时,第一次带上了摄像机,这个在当时还被认为是高科技的辅助器材,就是要完成一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使命。那次,孙海平特意拍摄了所有国外高水平短跨选手的腿形,在接下来将近一年的研究中孙海平发现,这些欧美和非洲选手的腿无一例外都呈胡萝卜倒置状,即从臀部以下至脚踝处,肌肉有层次地呈越来越细状,而常人不具备这种层次感。“最终我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腿形不是先天的,而是练出来的。”

  这个新发现以及孙海平为“塑造”这种腿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自刘翔1999年师从孙海平开始就派上了大用场,孙将其归为髋部力量练习方式的一种创新举措。为使自己的讲座趋于形象化,孙海平邀请一位练习110米栏的广体学生按常规理论做动作,他自己也时不时来一段现场示范,通过常规理论与创新方式的比对,来逐一诠释当髋部力量达到要求,但躯干和上肢力量明显不够时所体现出来的各种矛盾。

  “训练的过程其实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孙海平说,“训练刘翔对我自身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按照孙海平的训练理论,其实就是“两个深化”,一曰“深化对本项目运动规律的认识”,一曰“深化细节训练,提高训练实效”。他毫不讳言地表示,“到现在为止我的训练方式还在不时发生着改变。”

  刘翔有12秒86的实力可能

  在提高稳定状态的基础上,刘翔在训练负荷上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这就是继续突破世界纪录的训练保障。

  如果孙海平自己不说,谁能想到刘翔日常的训练强度居然可以用很低来形容?孙海平特意拿陈雁浩的训练量来比对刘翔。“刘翔每周的训练课次比陈雁浩少20%。陈雁浩一周练习9-10次,刘翔最多8次,一般都是6-7次。像加速跑、计时跑、跨栏跑这些跑量的统计刘翔就更低了,陈雁浩一周能跑10000到13000米,刘翔最多才跑4000米,一般都是3000米左右。”

  是“飞人”的训练不够刻苦吗?孙海平笑解,这其实正是刘翔还有足够的潜力打破世界纪录的原因所在。

  诠释这个问题之前,孙海平通过几组数据拿刘翔和阿兰·约翰逊、罗伯斯、特拉梅尔、杜库雷甚至还有前世界纪录保持者

杰克逊进行了一番比较,如百米平均跑速刘翔在10秒30至10秒35之间,但特拉梅尔可以跑到10秒01。这些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刘翔在各项指标方面和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没有一项是最优秀的,但也没有一项是最弱的,即刘翔是属于综合能力非常强的那种。

  因此,与旧有的专项练习不同,孙海平是通过自己摸索出的一套训练方式,将力量、技术、速度的练习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练习的简单阶段至复杂阶段,再至简单的复杂化阶段的良性循环,使刘翔的综合能力能够在训练中得以稳步提升。

  按照孙海平的设想,2008年将是刘翔的爆发年,所以目前只是一个稳定练习的状态,“负荷当然没必要太大”。他透露说,随着

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刘翔的训练量会逐渐加大,“甚至可以练到极限负荷”。另外,抬高稳态平台、改善起跑至前三栏节奏稍差等薄弱环节,也都将是刺激飞人2008年大爆发的训练手段。

  关于“稳态平台”这个专业术语,孙海平特别给予了解释,“一般刘翔状态稳定时的训练速度可保持在13秒10,逐渐加大训练负荷之后,可提高到13秒06。”孙海平预言:在提高稳态平台的基础上,如果训练量达到极限负荷,同时几处薄弱环节得以改善的话,一旦刘翔超水平发挥,打破自己12秒88的世界纪录是绝对可以期待的!“我相信,刘翔完全可以跑出12秒87,甚至可以跑出12秒86!”

  听讲反应

  张德胜(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副主任,教授):孙海平很懂得辩证法,他讲到了矛盾,训练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解决旧矛盾,出现新矛盾,在解决新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这证明他在大学里面是正儿八经地学过哲学,并且运用得非常好,体现出非常深刻的、辩证的思想。当然,我认为他还是有所保留的,不可能把训练刘翔的所有秘诀都暴露出来。

  施宝兴:(广州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副教授,博士):从孙海平讲座中可以看出,他对运动技术理念的把握还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刘翔的训练课次数不多,但非常有实效,说明孙海平非常注重训练质量。而这样的训练量,也可以避免刘翔的无谓受伤,避免过早退出比赛,所以刘翔的运动寿命应该非常长。

  热门话题

  亚运会缺少竞争,不可能破纪录

  对于刘翔能否在多哈打破世界纪录,孙海平说:“绝对不可能!”

  孙海平是用刘翔在瑞士洛桑跑出12秒88的事例来详解自己的观点的。他介绍说,要想破纪录,除去自身的超水平发挥,还需要场地、天气、风速以及对手实力等综合因素的支持。

  “洛桑的场地软硬度非常适中,刘翔

世青赛曾经在这里破过13秒23的赛会纪录,当时他跑了13秒12,原先的纪录足足保持了23年,可以说刘翔对这块场地非常熟悉。

  “那天的天气很好,如果下雨,肯定破不了纪录。

  “风速是个1.1米的小顺风,超过两米就属于超风速,破了纪录也不算,另外顶风也不行,顶风的话可能13秒都跑不到。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手强,有罗伯斯、阿诺德那么多的高手追着刘翔,要不然刘翔当时也没有那么强的速度感。”

  话题一转,孙海平才说到眼下的亚运会,“就说对手吧,刘翔在多哈肯定是没对手了,没人在后边逼他,他的速度感出不来,所以我说亚运会他绝对破不了世界纪录!”

  孙海平承认,亚运会对刘翔来说只属于一个“调整的小周期”,“他的任务只是安安全全、顺顺利利地拿下这块金牌就行了”。

  大史难成刘翔,冯云已近迟暮

  前天的讲座结束后,孙海平留出10分钟的时间回答学生们的提问,有人问起刘翔队友史冬鹏的前景,结果孙海平给出一个先扬后抑的回答。

  “大史现在跑13秒29,以前李彤跑过13秒25,大史这个成绩目前在国内属于前三的位置,而且还能再提高一点。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争取在北京奥运会上,让他和刘翔一起站在决赛的跑道上。”但稍顿之后,孙海平还是断言:“不过,让他达到刘翔那样的水平,我看是基本没什么希望了。”

  大前天孙海平曾经去佛山的省运会赛场考察了广东短跨项目后备力量的表现,而广东的女队员冯云恰好也是孙海平的弟子,或许是觉得孙海平的精力大多放在了刘翔身上的缘故,有人问孙海平对冯云的训练是不是有“重男轻女”的嫌疑。这个提问让孙海平赶紧为自己辩白了一番。

  “冯云今年都30岁了,而且已经结婚,她现在的身份是暨大的教师。作为亚运会的卫冕冠军,这次去多哈估计就是她的最后一战,但前段时间她在长沙的全国总决赛上受了伤,卫冕有些难度。要是期望她2008年参加奥运会,我看难度就更大了。”末了,孙海平还不忘补充一句:“我这么说可绝对没有‘重男轻女’的意思啊。”

  花絮

  老孙辅导谢绝女生

  讲座期间孙海平请练习110米栏的广体学生上台示范,但有言在先:只要男生,女生谢绝上台。

  其实孙海平这么做也是为了避免尴尬。因为他的示范动作多与髋部练习有关,像起跨腿提拉、绕栏跨腿等练习动作,往往还需要孙海平用手抱住示范者臀部以下的部位进行示范。

  不敢叫板老权威

  有学生说国内现在一些理论家认为孙海平的训练理论足以证明前苏联体育教育家马特维耶夫的方法论是错误的。孙海平闻言赶忙表态:“我国的体育理论教材基本都是引用了他的训练理论,所以绝对不能说他不对,最多是有些理论已经不太适应现代体育的特性而已。”

  本报记者刘皓实习生嵇玲

  图:

  刘翔与师傅的亦步亦趋,正是两人不断解决问题实现提高过程的现实反映。

  本报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