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骥 11月25日下午,年近70的作家李树型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就《墨攻》导演张之亮侵权一事向北京中院提出起诉。
电话那头,李树型语速缓慢,用略带湖南口音的普通话感慨着———自己并不缺钱,只是希望借这件事为“写作者”讨个公道,抨击电影界的“潜规则”。他说:“年轻的写作者,不要再被有些导演愚弄了。写作者其实很可怜,希望有人找他们写东西,又不好意思
撕破脸皮。这样的心理老是被人利用,这也是电影界的腐败呀!”
魏明伦:为朋友,鸣不平
事件公诸媒体,源于“巴蜀鬼才”魏明伦主动打抱不平———电影《墨攻》明明是好友李树型写的,怎么电影公映后,编剧、导演竟成了张之亮一个人!
正在湖北的魏明伦提及此事依然愤慨。他告诉记者,本月17日,得知《墨攻》即将公映的消息后,自己致电李树型表示祝贺。他说:“1999年他在写《墨攻》第一稿的时候我就看过了,还请我提过一些修改意见呢!中国电影出版社还出了书,我家里有。现在拍成电影了,不容易,作为好朋友当然要祝贺一下。”没想到,李树型当时叹了口气,说有没有自己的署名还不一定呢,因为此前在香港看到《墨攻》的海报上就没有自己的名字。“编剧、导演都署张之亮一个人?这太欺负人了。这么大个戏,稿费不过18000元港币,最后连名字都不署。这不是恶劣的侵权是什么?”魏明伦鼓励李树型不要忍气吞声,并表态自己愿意上法庭作证,还专门把自己的谴责录下来,供李树型在新闻发布会使用。
李树型:谈钱脸红,署名必争
李树型很感激魏明伦的“拍案而起”,并称,魏明伦给他电话时自己已经着手起诉张之亮事宜了:“当初谈稿费觉得不好意思,但是署名不能不给,我不缺钱。我希望能借此给写作者讨回公道,我知道还有很多年轻写作者,我不希望他们被导演愚弄。”
李树型一边打电话,一边咳嗽,显然已接了很多电话,而且2个多小时的新闻发布会上他也说了很多话。
他向记者回忆起与张之亮在《墨攻》上的交往合作。据介绍,1999年他给张之亮的是《墨攻》手写稿,8万字,上面编剧有自己的署名。初稿被毙,李树型又用半年时间写出了《墨子之战》,张之亮则付给他稿费18000元港币。“很低的价钱。那时候我丢不下面子,总觉得谈钱不好意思。而且,我觉得他(指张之亮)也不容易,几乎拍一部赔一部,几十年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去年9月,张之亮约李树型见了一面,报喜说《墨攻》找到了投资方,并一个劲地抱歉自己稿费给低了。“我觉得没什么。但心里敏感,就问电影出来会不会给他署名,张之亮回答说当然有”。
然而,11月上旬,李树型在香港看到《墨攻》海报,发现上面根本没有自己的名字。后来,他还专门找电影看,“前前后后地看了几遍,就是没找到自己的名字。编剧、导演的署名都是张之亮一个人”。强烈的被愚弄感让李树型很不舒服,动了找张之亮说清楚的念头,但还是听从朋友劝告,决定诉诸法律:“其实,如果张之亮和我打个招呼,事先和我说出于宣传目的,要怎样怎样,我能不答应他吗?”
李树型告诉记者,自己将把所有事情委托给律师处理:“对这场官司,我有信心,朋友们都这么说。”他表示,自己希望有三个结果:第一,张之亮公开在媒体上赔礼道歉;第二,补加自己的署名;第三,精神损失费,“这个是律师建议的,具体多少也由律师定”。
张之亮:署名?有的呀
整个事件至今数日,另一当事人张之亮一直处于缄默状态。
前天,他首度回应,语气温和地称对李树型起诉事件“知道一点点”。对于稿费、《墨攻》改动等,他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针对最关键的“署名”问题大声叫冤:“电影上没有署李树型的名字吗?肯定署了的。不管是什么地方放映的《墨攻》,都有他的署名。他为什么这么说?可能是为了自己的什么目的,我不想讲。”
然而,记者调出《墨攻》海报等资料,确实并未发现李树型的名字。再度联系张之亮时,他则继续强调“有署名”,并不多加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