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意识交锋下的个人悲剧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16:44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在政治气氛浓重的时代,国家的意志被异化,而个人的命运被伤害

  ★ 文/李径宇

  “我小的时候,住在中国华东地区的济南,经常看到一个外国人骑着一辆绿色的自行车经过街头。我很惊讶。”王水泊说,当时是冷战时期,中国和西方国家没有来往,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外国人。

  这种惊讶在很多年后的今天,变成了一部纪录片《他们选择了中国》。该电影由五洲传播中心与加拿大国家电影局、法国ARTE电视台合作拍摄。导演王水泊,旅加华人,现为加拿大国家电影局NFB合同导演,中央美院外籍客座教授,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单看影片名,让人不禁联想到这是一部中国人自我宣传和自我标榜的电影。事实上,《他们选择了中国》用纪录片的形式直面了两种意识形态面前艰难选择的美国大兵的现实境遇,显然,即使在美国本土,这也是一个充满禁忌的话题。

  本片以此事件展开:朝鲜战场上,21名美国士兵和1名英国士兵被俘虏。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公开表态,要留在中国。

  当时的美国,刚刚经过

二战,阴影还没有消失,冷战接踵而至。在国际上,美国与苏联对抗,在国内,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风潮极度盛行,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草木皆兵,严密布控。

  在这种背景下,突然有21个士兵跳将出来,在敌人的阵营里公开谴责自己国家,谴责资本主义制度,谴责种族歧视,谴责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偏见。可想而知,美国政府何其恼羞成怒。参议员麦卡锡作为北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领导人,指控21名士兵为“叛国者和变节者”。

  在影片中,你会看到,那些英姿勃发的年轻士兵,每个人的眼神都很率真,一个个流露出对共产党告诉给他们的社会主义的向往神态。他们通过电视屏幕展现给美国公众的是决绝的言辞,他们号召美国人摆脱“麦卡锡主义”,惟一的一个黑人战俘谈到中国生活时说“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见证彻底的平等,许多不同种族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们的行为让远在美国的亲人和朋友感觉不可思议,战俘理查德·坦尼森的母亲从电视看到穿中国军人棉衣的儿子后,悲伤而羞愧地说:“他可能被认为背叛了国家,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他自己的决定,我认为他是个受害者被‘洗了脑’,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到了折磨。”

  如何让美国士兵站到了美国的对立面?在片中我们会看到,对待那些美国和英国俘虏,中国人充满了好奇和友善。

  一天,战俘营翻译钱美得受命去向战俘宣布纪律,她一看纸,上面写着“同学们”,她很吃惊,因为她觉得自己是管理人员,他们是俘虏,而团长说,他们都是学员,你们都是教师。当时,这些战俘都被称为“学生”。第一年里,战俘每天都要上课,“无论躲在哪里,他们总能找到我们,然后带到山顶上上课。”战俘霍金斯如此自嘲。

  战俘营讲师吴鹤年说,他们要教给战俘的是“资本主义行将垮台,而社会主义必将胜利”。但几个月后发现,这些理论对于大部分战俘来说,都不能接受。周恩来指示说:少上大课,少进行政治教育,多讲“反对战争,拥护和平”,这样就能把战俘的思想集中起来。然后,教师们改变了策略,宣讲“这场战争是多余的,是肮脏的”,一些战俘开始反思战争,认为美国没必要从5000英里之外赶来卷入朝鲜的内战。

  中国人同意按照美国的方式给他们做饭,战俘营的伙食与医疗条件远高于志愿军战士的标准。战俘被允许到一栋旧楼里过感恩节和圣诞节,可以与远方的家人自由通信,还可以看一些世界名著和西方的报刊。中国人还弄来棒球、棒球棒和橄榄球,让他们每天打球。这里甚至还举办过战俘营奥运会——当看到战俘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扛着各种旗帜,依次整齐地走过运动场举行各种比赛的时候,简直不能相信这一幕发生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惟一一次战俘运动会。

  朝鲜战争,150万人丧生,250万人受伤。战争留给交战双方巨大的损失,中国为此向苏联举债。朝鲜战争之后这些战俘活生生地存在于冰冷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几年后,他们分散在中国的各种工厂里,和当时社会地位最高的中国工人一起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他们被这个国家的人们的集体狂热和激情所感染,其中一个叫温纳瑞斯的人和中国女人结婚时收到的定情礼物是“毛主席纪念章”。

  由于从没见过与黑人通婚的情况,许多人讨论那位黑人战俘在和他的中国恋人将来的孩子是什么样子:有人说孩子像国际

象棋棋盘,一面是白色,一面是黑色;有人说会像斑马一样。

  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生活在中国的战俘,先是被称为“同志”,后来被称为“和平战士”,再后来被称为“先生”,在称谓变化的同时,他们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1966年,文革发生前夕,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离开中国,然而,在美国他们也不受欢迎,并且被媒体怀疑是“带着共产党的任务回来的”,他们被审查,被歧视,很难找到工作,其中有两人进了精神病院。

  转眼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22名士兵只剩下4名在世,当年最年轻的战俘霍金斯已经年老了,他不顾家人反对,跟随导演故地重游。

  导演王水泊小时候经常在济南街头看到的那个骑自行车的外国人是温纳瑞斯,他性格温和而纯真,生前受到工友的爱戴和喜爱。他最终在济南去世,身后留下了一个“中西合璧”的家庭。

  霍金斯来到济南,看望老战友温纳瑞斯的遗孀白锡荣女士及家人。他们一起为温纳瑞斯扫墓。站在墓碑前,霍金斯言语哽咽。墓碑上刻着:老温永远不会死,他只是消失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