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杰2》上部《崇州案》业已播毕。此前,宣传广告上曾有“编导原创巨献”,“事件环环相扣,扑朔迷离层层推进,情节惊险紧张跌宕起伏。侦查丝丝入扣毫厘不苟,推理开阖严密扣人心弦”云云。但从实际观感来看,却多少有点像围观街头走江湖卖艺的,虽然架势十足,声势浩大,说起来更是口水花喷,滔滔不绝,但最后的结果却往往是一哄而散,或曰:“嗨,原来是这样!”
不信你瞧,剧集给人的视听享受还是非常丰富的。除了配乐较逊于不少同类剧外,其它诸如阴森场景的布置,惊悚氛围的营造,及至于夜色、灯光的巧妙运用,等等,都独具匠心,可圈可点。特别是那动辄飞天入地,乃至来无踪,去无影的动作特技以及电光火石,神奇壮观的武打场面,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但在短暂的激情和震撼过后,随着剧情的铺排和慢慢推进,该剧在故事设计和故事衔接和演员表演接等方面的瑕疵乃至“硬伤”也渐渐凸显出来。
一是剧情不够明晰,逻辑性、合理性不强。大概是深谙过往国内破案剧广遭人非议的“白开水”现象:看了开头知道结尾,看了相貌知道好坏,看了道具知道包袱,等等。编导显然有意与此决裂,设置了极为复杂的“五路人马”为故事载体———以狄仁杰、李元芳等为一路;以崇州右威卫大将军王孝杰等为一路;以李楷固、丘静等为一路;以宋无极、朱风等为一路;以神秘紫衣人等为一路。并通过这“五路人马”和“如燕”、“吴大憨”、“突厥”、“契丹”等隐藏甚深的“伏笔式”人物(人马),或单独推进,中间迂回;或齐头并进,间中穿插;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作一团,来达到“扑朔迷离,层层推进”的目的。但从实际观感来看,由于不少主线(支线)脉络发展不太清晰,或交代不够,相互间的策应和沟通也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并且在人物设置上也存在不少瑕疵,以致给人的印象是剧情紧张、纷乱有余,而引人入胜不足。
比如“如燕”这个角色的设置,就颇有问题。也许编导不会承认这是为了提高所谓“可观赏度性”而特意在这部男人戏中设置的一个“大花瓶”。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如燕”和《大宋提刑官》中的“英姑”实在是如出一辙:除了不停地更换养眼的锦衣华服做个“跟屁虫”外,剩下的就是碍手碍脚和因无厘头的提问而老惹人斥责,反正是没见干了多少正事。最令人受不了的还有,这狄仁杰在明知“如燕”是卧底(假扮他侄女,实则狄并无侄女)的情况下,仍和“如燕”一路亲密无间,不见设防。当最后关头蛇灵组织遭到了吉利可汗的大兵围剿后,却又忙不迭说此乃其“事先布置”。其实,若非这如燕最后关头“幡然醒悟”、“改邪归正”,这狄仁杰、李元芳早就人头落地了,那还能继续这“神探”之好戏!“如燕”如此,另一重要人物“吴大憨”莫不如是。
观众对《神探狄仁杰2》的评价不一,大多数人认为剧情不如第一集明晰
二是每集开头时对上集的“回忆”过长,以及“闪回重述”过详。和一般剧集点到即止不同,该剧每一集开头时对上一集的承续显然是过长了。其实,对于没看上集的观众来说,这点回忆无济于事,而对看了的来说,又未免太过罗嗦了,实在是太没必要。同理,剧情进行中的“闪回重述”,在不少时候也有过详的问题,让人不胜其烦。
三是角色形象问题。狄仁杰的饰演者梁冠华是笔者非常欣赏的一位演员,一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曾让人看了又看。但就该剧而论,我以为“狄仁杰”不如当年的“张大民”出彩。这倒非演技的问题,事实上,剧中梁冠华的表演一如既往的精彩,关键还是出在角色上。梁冠华慈眉善目、一脸和气的模样,配以炉火纯青的演技,饰演“张大民”这样的贫嘴角色,简直可以说是天造地设。而对于“狄仁杰”这样的正面历史人物,反倒就有点掣肘了———因为在需要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的时候,虽然“狄仁杰”也“怒目而视”、“一脸严肃”,但从那天生“笑佛”的脸庞上,却似乎总能看见一丝“笑意”在荡漾。此外,该剧一再出现的江湖“易容术”,也让人受不了。我们暂且不论是否真有如此神奇的“易容术”,也不论一再渲染对这样一部正剧是否合适,仅就其造成的影响而言,就常常让人对剧中所出现的每一个人物老是提心吊胆———这个该不会又是“易容术”的吧,从而背负不必要的欣赏障碍。(一哂)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