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在广州开幕了。该活动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目的在于提高中国纪录片市场的水平、推进纪录片的产业发展。简单讲,这是一场业内人士的聚会,除了观摩国际同行的成果,国内纪录片的制片人和导演们还要借助这个平台,推销自己的成熟产品或者策划方案。大会甚至专门举办了国际市场纪录片培训销售班,由资深专家传授销售技巧。话说得再白一点,这个大会就是要卖中国的纪录片。
把中国的故事说给外国人听,让外国人看懂中国纪录片——这样的言论容易引起非理性的民族情绪。仿佛要跟外国人讲讲中国的事,就是变相卖国了一般。上世纪80年代末,第五代导演在国外电影节上获得荣誉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争论,其压倒性的结论当然是理性并开放的:如果电影(故事片以及纪录片)必须与民族主义相关,那么“让世界了解中国”应该属于爱国行为。
不过,一个真问题很容易被这种肤浅的情绪遮蔽:为什么这些讲述中国故事的文艺作品要以国际市场为目标?为什么多年以来,诸多在国际上得奖的电影都无法在国内院线上映?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导演们都梦想着走向国际,放弃了那些能够真正理解他们的国内观众?
可以想见,其中一个原因是,外国人对中国有兴趣,他们想要了解中国。即使中国人不拍,外国人自己也要来拍——美国探索频道亚洲公司表示,过去3年中,该公司制作的纪录片有25%与中国相关。世界为什么要关注中国,这一点已经不需要解释,中国正处在巨变之中,外国人当然想要了解。只是,身在巨变旋涡内部的中国人,难道就不对自己的处境好奇,就不想了解自己身边的故事?他们是不想看,还是看不到?他们实际上都在看些什么?
中国人电影看得少些,电视看得多。中国的电视节目若从数量和种类来看,实在算得丰富多彩。在诸多全国性电视台中,湖南卫视最具民间活力,也最能代表中国电视节目的尺度与导向:其综艺节目都很具有娱乐性,空洞地强调“青春”与“梦想”的概念;电视连续剧和访谈纪实类新闻节目,则都处处着眼于“真情”和“励志”。综合娱乐与煽情,该电视台的著名口号就是,快乐中国。
快乐并没有错,但是只有快乐就显出了不健全。娱乐或者煽情也是正当的,但是只有娱乐和煽情,就不仅不能满足观众,而且让人觉得虚假。
我们当然也有很多严肃的节目,例如前一段时间屡创收视高峰的央视巨制《大国崛起》。这部貌似严肃的纪录片没有讲到中国当下社会,然而善于揣摩的观众还是从中读出了喻今的内涵: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就是古今中外历史给我们的启发,这也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正在迈进的道路——这纪录片是在为中国当下寻找历史的坐标,建构理论依据。然而,社会现实并不是一个历史阶段能够概括的,发展的正当性也不能遮蔽发展中的痛楚、不公与不洁。那样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具体、更加深入因而可能安慰人心的中国,由谁来呈现?
或许,以外国人为目标观众来讲述中国的故事,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来拍摄有关中国的纪录片,真的能够提供一种不一样的视角,让制作者更加自由而舒展,让镜头的触角可以深入到社会现实的最深处。既然是这样的话,我们为什么不去看看那些有关我们自己但是没打算给我们看的纪录片?
今年国际纪录片大会的展播部分,将有来自8个国家的48部影片上映。不管是关于中国,还是关于世界其他地方,这些片子都值得去看。因为有国际上对纪录片的通行标准:那就是专业精神,那就是对现实对真相的忠诚。
来源:南方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