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摄影记者 侯啸 实习生 吕祝君
从里三层外三层的摄像机和照相机中,“小身材”的贾樟柯导演艰难地从人堆中突围,带着滚烫出炉的《三峡好人》的拷贝,正式开启这部金狮影片在全国9大城市的首站点映。从北京到上海,从流泪到炮轰,在《三峡好人》即将单挑张艺谋巨无霸贺岁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之时,贾樟柯直接将矛头对准逐步商业化的第五代——“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几位
大导演都没有表现出商业电影才华。”“吸引我的不是‘黄金’的光泽,而是‘好人’的尊严”——冷静,尖锐,振聋发聩。
本报记者 邱致理 实习生 杭玫
质疑——“我们的银幕上不能总是飞来飞去”
一部代表了今年华语电影在艺术水准上的最高荣誉,一部代表了今年华语电影在商业价值上的最高成就,《三峡好人》与《满城尽带黄金甲》14日全国同日上映,无疑是今年贺岁档最值得期待的一次“火星撞地球”。
“黄金甲”占据着张艺谋和巩俐十年后再度联手、周润发周杰伦大影帝小天王“黄金组合”等等众多优势,而《三峡好人》背后只有冷酷的现实和一座寂寞的金狮奖杯。尽管如此,贾樟柯的回答不掩锋芒,“中国的电影银幕一直太单调,难道就没有第三种电影?我希望有脚踏实地、能够最真实地反映中国人当下生活的影片出现,而不应该总是漫无边际、飞来飞去的商业电影一边倒的情景,这是不合理的。《三峡好人》现在采用一种理想化的发行方式,它是跟画家联合的艺术行动,用不同的方式叙述同一题材,希望普通的中国人形象和他们真实的生活境遇能够在银幕上再现,也希望通过这种大胆的艺术行为,呼唤对中国电影多元化的认同。”
据贾樟柯透露,《三峡好人》海外版权已售出至给40个国家,折合成人民币票房约为1.2亿,基于这样的盈利,贾樟柯对影片在国内的发行十分乐观。
比较——“第六代早已成为中国电影主力”
贾樟柯是第二个拿到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狮奖的中国导演,此前一个就是张艺谋。仿佛是宿命,让这两位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在今年贺岁档银幕有一次无言的交战,而这座金狮是否也意味着中国导演力量的重心转移?第六代是否已成为传承中国电影文化的主力?
对此,贾樟柯的回答毫不客气:“不客气地说,几年前已是这样,年轻导演在传承中国电影文化的血脉和香火,他们为中国电影文化提供思想力,输出中国电影文化,是一个事实,但是这个事实没有被认可,因为有一种屏蔽,需要宽容之心去认定、接受。”贾樟柯说,在汉堡的经历让他感觉之前中国的影像输出都是虚幻的想像,制造了国外对中国文化的陌生感,因此他希望《三峡好人》把真正有文化含量、表现了当今中国人生存状况的强大影像输出海外。
炮轰——“大导演们都没有商业电影才华”
有记者尖锐地问贾樟柯,是否为曾经问鼎金狮的张艺谋拍出《十面埋伏》这样的影片而感到可惜?
贾樟柯的回答同样尖锐:“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几位大导演都没有表现出商业电影的才华,改变是自由的,无可厚非,但是目前他们还没有这种才华。”他也自认自己还没有这种才华,“所以我还没有拍商业大片,哪一天等我有了这种才华我才会拍。”
贾樟柯解释说,商业电影的才华需要想像力,需要商业文化的强大支持,“卢卡斯(《星球大战》导演)拍的电影非常商业,但他为电影工业技术的拓展作出很大的贡献,渗透了他的哲学情怀。现在很多比我年长的导演都没有用数码技术拍过电影,这是对电影技术的麻木和不信任。”他表示不抗拒拍摄大明星和高成本的影片,但是反对“为用明星而用明星,为高投资而用高投资的思路”。
只是,沉重不可回避——“当前有太多只有娱乐功能的电影,而缺少刺痛感的真实,一代人不应该懦弱到无法面对现实。”贾樟柯说:“我的电影生涯刚刚开始,拍片的风格会变,但是情怀不会变。”
与上海高校学子面对面
“艺术英雄”被抬上场
配合上“贾樟柯——欢迎您!艺术英雄!”这样的标语,真有点英雄荣归故里的感觉。昨天,在北大演讲两度流泪后,贾樟柯又辗转上海复旦和上大两高校与学生面对面,被学生人轿抬上场,受欢迎程度不逊于人气明星。
贾樟柯这样对上海学子解释在北京动情的原因,“非常喜欢与大学生交流,因为大学生非常敏感,在北京是因为电影本身就是因情而生的,艺术是一种感情的产物,我在观看时忘记了现场的工作,摆脱了职业的影响,把自己看进去了,一方面是电影媒介本身带来的感动,一方面是2400人顶着寒风聚众观看带来的激动。”
在回答学生提问时,贾樟柯谈了他十年来不变的创作动因和诉求,他说:“吸引我的不是‘黄金’的光泽,而是‘好人’的尊严,如果没有电影把我们的真实境遇表现出来,会是多么可怕的沉默,多么可怕的空白。把巨变中每个人的生活所受到的影响作为记忆和经验传递下去,这个工作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如果责任感这种字眼已经过时,做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也是必要的,在坚持里才能呈现出一种价值,这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稍后,他还将在上海和谢晋导演展开一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