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宇清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哈尔滨的电影市场开始呈现出萧条的局面,有时候一场电影只有一两个人看,一些文化宫和老电影院不得不转向经营。但是2004年年末一家影城的出现,在瞬间扭转了这种局面,它使得哈尔滨原本一年800万的票房收入一跃变为2000万。2006年年末,又有三家影城即将在哈尔滨开业,这令人不禁想问———
虽然12月的中下旬将有3家影城开张,但是几家影城的经营者却不为市场份额而担忧。
哈尔滨万达国际电影城是第一家进入到哈尔滨的影城,并且票房收入经常在全国的影城排名中名列前茅。面对“强敌”入侵,影城的经营却并未表现出过多的压力。影城的总经理张春年说,市场不是一家做起来的,任何市场都会因为有了竞争而变得更好。当初我们将哈尔滨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从800万做到了2000万,我相信新影城的到来会将我们电影市场这块蛋糕做得更大,2000万可能会变成5000万。
哈尔滨华臣影城的总经理于波则将哈尔滨与大连的电影市场做了一番比较。大连市居民人数是170万,市区内共有9个影院,每年的票房收入近5000万。而哈尔滨的人口数几乎是大连的2倍,算上即将开业的3家影城,哈尔滨也只有4家影城,市场空间还是很大。就算在这4家影城的基础上,再开四五家影城也不成问题。十几年前,哈尔滨的电影市场是东三省最好的,哈尔滨、亚细亚、和平、儿童等几家影院在全国都很有名,我们经常来这里取经,可以说哈尔滨有一大批喜爱电影的人。现在万达一个影城就可以拿到上千万的票房收入,有这样的基础,我相信哈尔滨的电影市场一年做个七八千万是不成问题的。
哈尔滨金安天马影城的总经理兰放告诉记者,他们曾经做过市场调查,绝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花三四元钱看一场电影,还有86.7%%的人认为在影院环境和服务都非常好的情况下,可以花100多元来看一场电影。决定在哈尔滨开影城之前,他们也考察了全国很多城市。之所以会选定哈尔滨是因为目前哈尔滨只有一家影城,哈尔滨的电影市场在近期会处于一个急剧上升的阶段。
沈阳电影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春宇说,哈尔滨的城市规模很大,但是影城数量较少,所以我们从东北的城市中选择了哈尔滨来开设我们公司第一家建在外地的影城。沈阳有6家影城,票房收入是4000多万。而哈尔滨人与沈阳人的消费水平相当,依目前的状况来看,哈尔滨的电影市场份额还有很大的剩余空间。我认为人们不是因为不爱看电影而不来影院,而是因为缺少好的场所,所以才不去影院的。市场有多大需求,只有试了才知道。举个例子,在那些洋快餐店没进来之前,如果你说要在这个城市里开20个卖炸鸡翅的饭店,肯定没人说行。但是现在怎么样,这些快餐店不是都很火嘛。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体育处处长崔跃武说,我省的人均GDP已接近1600美元,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但是我们的机制却在制约着影院的发展,我们的放映主渠道正在日益萎缩,影院里出租的场地越来越大,剧场却越来越小,这无疑就给外地的影城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在采访中,省文化厅电影处处长李薇薇还道出了她对影城格局的隐忧。她认为,哈尔滨的影城分布得太过集中,全都集中在道里区,仅中央大街上就有两家影城,而金安天马影城与华臣影城之间也只不过就有5分钟的路程。几十块银幕集中在一起,势必会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