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人崇德 德养戏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14:20 北京晚报

  昨晚,在长安大戏院上演的一出精彩的现代京剧《杜鹃山》,拉开了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先生诞辰90周年专场纪念演出的序幕。朱镕基也欣然提笔赞道:“京剧泰斗,一代宗师,认真演戏,诚信作人。”

  从今天开始到11日,众多京剧名家都将汇聚长安大戏院,演出《野猪林》、《群英会·借东风·烧战船·华容道》、《黑旋风李逵》等具有典型袁派艺术风格的经典剧目。在
尚长荣、于魁智以及袁世海的弟子杨赤心中,通过这些演出让后人了解和发扬袁世海的艺术成就,是纪念袁先生最好的方式。

  尚长荣

  “三哥艺不惊人死不休”

  为了能参加此次纪念演出,正在外地进行十六省市电视台元旦晚会录制的尚长荣,在短短几天中,要往返北京,广州,太原三地。但他不辞辛苦,也要表达自己对故人的追思。说起袁先生的做戏做人,尚先生第一句话就是:“艺不惊人死不休。”据尚长荣介绍,袁世海青少年时代就表现出惊人的天分,颇得尚长荣的父亲、著名京剧大师尚小云先生看重,因此很早就让年轻的袁世海为自己助配演出。他说:“一项事业的兴旺,离不开‘人’。在当前弘扬民族文化的大时代里,重提袁世海先生的艺术成就,缅怀故人,激励后人,具有承前启后的深远意义。”尚先生还特别嘱咐记者一定要提到:“现在的中青年演员,不仅要继承袁世海精湛的艺术,更要学习他那种在艺术上奋进求索的精神,京剧才真正有希望。”

  于魁智

  “没有袁世海就没有于魁智”

  “没有袁世海,就没有今天的于魁智。”作为当今梨园首席老生,于魁智不仅把自己严谨的舞台作风归功于当年在中国京剧院老一团受到袁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的长期熏陶,而且念念不忘袁先生当年的伯乐之恩。1985年,在一次《华容道》的演出中,饰演关公的演员因故不能出场,袁世海大力举荐当时还只是龙套演员的于魁智。正是这场演出,为于魁智的成功之路来了个开门红,使他向今天的龙头地位迈出了第一步。

  1998年于魁智首排《野猪林》,袁先生是艺术顾问。于魁智至今还保留着一张自己在排练时满头大汗蹲在袁先生身边聆听指导的照片,并且深刻记得袁先生当时对自己的教诲:“你上了舞台,就不要有任何私心杂念。你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你得有这个霸气!唱戏就要自信,不然功夫就要打折扣!”这让当时心里没底的于魁智顿时有了信心,至今感怀在心。而于魁智最大的遗憾是,2002年他与袁世海的弟子杨赤将袁先生的《将相和》改编成京剧电视连续剧,封镜的当天却正是袁先生溘然离世的日子。老先生最终没能够看一眼这部戏,无法再加以指导。

  这次纪念袁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演出,于魁智连演三天,并主动提出甘当配角,为袁先生的弟子杨赤助演,在《黑旋风李逵》中出演宋江,以此来表达对袁先生真挚的怀念和追思之情。

  杨赤不是“袁派”是“无我”的“人物派”

  从1982年拜袁世海为师,到2002年袁世海去世,袁老先生的弟子杨赤在这整整20年中受益匪浅。他至今记得当年的拜师会上,老师说道:“要把我袁世海揉碎了来成全你杨赤,而不要把你揉碎了来成全我。”通过这些年的学习和感悟,杨赤认为:“袁世海艺术最大的特色在于塑造人物,他已经达到了‘无我’的境界,才能塑造出那么多观众喜欢的人物。老师曾说,人家说我是‘袁派’或是什么派,其实我是‘人物派’。”

  这在梨园行当里是十分罕见的。在艺术上是严师,在生活上却是慈父,杨赤说,20年来,老师在北京大连之间往来教学,不仅分文不取,就连演出人家给他的费用,他也说:“我不要,杨赤的服装太陈旧了,给他好好置几身,好将来演出用。”说到这些,已经是大连京剧团团长的杨赤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深情地感叹:“从老师身上学到的,远比几出戏重要得多。”

  本报记者王润实习生孙丹J069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