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浙江“小百花”三台大戏引发文化界热议戏曲人要以严谨和创新自救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08:40 东方网-文汇报

  舞台的天幕皱了,台下有观众提醒,剧团的舞美人员竟双手一摊:“用旧了,没办法”;演出时,二道幕边上,有人在嗑瓜子,有人在唠闲嗑,连台下的观众都看得清清楚楚。时下戏曲演出时,如此“不讲究”的情形随处可见。然而,这两天,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3台大戏新版《梁祝》、《春琴传》和《藏书之家》在美琪大戏院演出时,人们不仅为“小百花”在艺术上的大胆创新而感佩,也赞赏其一丝不苟的严谨台风。

  对艺术充满“敬畏”

  浙江“小百花”在演出《春琴传》时形成“台规”:开场前15分钟,全体演员要在台上静跪,聚集神气,以形成一种艺术的气场。《梁祝》虽然已在杭州、北京等地演出多场,但在上海演出时,剧中书童的服装改了一次又一次。二道幕后“穿帮”的事件,更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昆剧表演艺术家岳美缇认为,这次“小百花”带来的3台剧目风格不一,但在舞台呈现上都比较精致。演员们从出场到进场,都一丝不苟。很多演员下台后已经走得很里面了,还能感觉她们不松懈,依旧在戏中,这很能体现“小百花”的独特品格。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剧作家陈达明也认为,细节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品位,要提升戏曲,必须在细微处做到精致。

  个性张扬才能出大家

  这次“小百花”带来的3台剧目,一戏一体,文化气息浓郁,创新步子也迈得较大。新版《梁祝》,以扇喻蝶,重读经典;《春琴传》中,演绎日本“畸恋”故事,探索越剧与异域文化结合之可能;《藏书之家》演绎文人,传承斯文。这3个戏各自都有独立的艺术形态,努力突破单纯讲故事的戏曲模式,向着思辨型戏剧方向演进。

  著名越剧男小生刘觉认为,戏曲之处境,正如《藏书之家》中清兵入侵时风雨飘摇的“天一阁”。此种情形下,要坚持操守,再有创新,十分不易;但若不如此,难免消亡。评论家毛时安警示说,戏曲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戏曲人必须要有自救意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为此深为担忧:“作为农业文明产物的越剧,如果不改革,不创新,还能否迎来下一个百年庆典?”

  著名作曲家何占豪认为,“小百花”创新的步子完全可以迈得更大一点,如在《梁祝》中完全可以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只当作一般的素材,从而在音乐上进行二度创作。戏曲电视编导郭宇呼吁社会和观众要给戏曲的创新以更大的宽容度:“名家都有独创性。艺术家只有张扬个性,艺术才能进步。如果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多的只是共性,怎么可能产生艺术大家?”

  戏曲变革吸引年轻观众

  文学评论家吴洪森是第一次看越剧,看了新版《梁祝》后颇有感触:“很多中国人以为戏曲是很土的。看了《梁祝》后发现不全是那么一回事,从舞台呈现到叙述方式都很现代。”

  像吴洪森这样的观众,正是茅威涛和这3台戏的导演郭晓男所竭力争取的。他们在越剧舞台上,渴望接通现代人的审美和文化,努力争取让更多的大学生、白领和知识分子走进越剧的剧场。然而,“小百花”的上海之行结束时,茅威涛有些失望:“我在演出间隙也去上海大剧院观看了话剧《暗恋桃花源》,发现剧场里坐满了年轻观众。倘如越剧也能拥有这么多年轻观众,就根本不用谈什么振兴戏曲了。我相信,在文化上、审美上我们的新戏并不比《暗恋桃花源》逊色,但一旦被冠以越剧的名谓,就被年轻人想当然地贴上了落伍的标签。”

  专家们认为,要让年轻人走进剧场,不仅戏曲的演出样式要创新,剧目的营销模式、宣传方式等也都要进行全方位的变革。要扭转社会对戏曲长期以来形成的刻板印象,可能还有待时日,也需要戏曲界更多的“茅威涛们”的集体努力。本报记者

张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