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卜昌伟)昨天,北师大召开的“2006北京文艺论坛·传媒与文艺”研讨会是最后一天。论坛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做了《80后一代网络谩骂分析》的演讲,他分析认为,在整个“韩白之争”中,80后一代人对文学评论家白烨的集体谩骂,体现出这代人理性对话精神和平等交往能力的严重缺乏,在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养成了一种表面遵从、内心抗拒的分裂人格。但一位参加论坛的80后大学生随即反驳了这一说法。
论坛上,黄会林、张同道、于丹、张柠、陶东风等知名学者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背景出发,纵论传媒与文艺之间的关系。由于此前的专家发言或流于形式,或专业性太强,等到陶东风发言时,他临时放弃了原本准备好的偏学术性的论题,表示自己要在公众场合说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话题。他说,在整个“韩白之争”中,80后一代人对文学评论家白烨的集体谩骂,并非事出偶然,“一个人不可能天生就喜欢蛮不讲理,说脏话,乱骂人,也不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我看来,80后一代走到今天这般境地,多是因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充满谎言、欺骗、表演的世界里,这种生活态度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陶东风认为,在这种背景下长大的80后一代,养成了一种分裂的人格,表面遵从,内心却拒绝,甚至拒绝相信,拒绝接受,拒绝倾听、对话。“这种拒绝是非理性的,情绪化的,不加选择的,同时又不妨碍他们非常务实地去捞取各种现实的好处。”
对于陶东风的说法,现场参加论坛的一位出生于1980年代的大学生颇为不满,认为陶东风的观点过于片面与夸张。“他将80后的一切缺点看做是环境决定论,显然是不科学的,而且80后群体也并非像他说的那样个个人格分裂。”
记者:卜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