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艺术电影”何以总受伤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8:30 东方网-文汇报

  王磊

  一边是蜿蜒的队伍,吆喝的黄牛,买电影票像买春运火车票。一边是一天一场,一场五六个人,有时,还临时取消放映场次。把这两个场景剪辑在一起放进电影里,几乎是可以进入电影教科书的“对比式蒙太奇”章节。这并不是凭空的杜撰,眼下同时上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三峡好人》,上演的正是这样的“壮观”和“悲壮”场面。

  虽然媒体已不再“集体表扬”,可是无论毁誉,《满城尽带黄金甲》突破1亿元的票房吸引了更多观众的跟进:“好,咱得知道;坏,就更得知道啦。”而慕名去看“金狮奖”获奖电影《三峡好人》的观众,则能在空旷的影厅里体会出此片导演贾樟柯曾发出的“票房殉情”的预言,备感“凄凉”。

  其实,就算没有遇到《满城尽带黄金甲》,贴着文艺片标签的《三峡好人》,其票房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一场观众三五人,票房收益不用提”,这几乎是目前“艺术电影”的另类注脚。《孔雀》、《青红》、《三峡好人》,尽管在世界影坛为中国电影夺奖增光,却难以掩饰在国内电影市场的无奈。

  电影作为一门商业化的艺术,它的冷与热,也是社会价值取向的折射。在批评艺术片导演往往只执著于他们所熟悉的题材、表现手法的同时,像《三峡好人》这样的现实题材,为什么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让艺术电影不再受伤,看来远远不只是建立艺术院线这样简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