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方寸桃核雕出徐福东渡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9:08 半岛都市报

  明末魏学的《核舟记》曾记载了雕刻艺人王叔远以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生动再现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和才华让人叹为观止。12月19日中午,记者在岛城核雕艺术家苗宗国的家里见到了堪比王叔远的精湛核雕,日前他历经半年的时间创作完成了“徐福东渡”的核雕,用两个桃核雕出龙凤双船,每个桃核上竟然都雕刻了20多个人物。

  今天中午,记者在苗宗国家里见到了他历时半年雕刻而成的“徐福东渡”,用两个桃核采用浮雕、圆雕、透雕、镂空等技法雕成龙凤双船,表现出当年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及文武官员东渡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宏大场面。

  每只桃核长约4厘米,高约3厘米,其中龙头帆船上刻有半个芝麻粒大小的各种人物23个,记者借助放大镜可以清晰看到主要人物的动作、神情,徐福正拿着一张航海图与两位官员商量航程。龙头嘴内还镂雕出一个直径2.5毫米左右的

龙珠,令人称奇的是龙珠在龙嘴内可以滚动自如,并且掉不出来。

  凤头帆船上刻有半个芝麻粒大小的各种人物22个,既有正在朝天祈祷祭祀的老人,也有手捧供品的仕女。凤头颈下镂雕出一根锚链,锚链环环相扣并且活动自如,每个环只有芝麻粒大小,环丝只有马鬃粗细,加上锚环总共刻有十个环。苗宗国告诉记者,单镂雕这10个环就花掉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刀都是自制的,刻起来必须非常小心,因为每个环都细若蚊足,如果把握不好用力,就特别容易断”。

  记者注意到,苗宗国家里随处可见精巧的核雕作品,每个桃核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在一个桃核上雕刻着女娲的传说,一面是“女娲补天”的故事,另一面则雕刻成了“女娲造人”的故事,惟妙惟肖。另一个桃核上的故事则取材于《西游记》,一面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用肉眼就可以清晰看到化身老汉的妖怪躲在唐僧身后,而孙悟空高举金箍棒作势要打,另一面则是师徒四人的合影。苗宗国还根据一张邮票雕刻了一枚鲁迅的头像,“周围利用桃核的纹理雕刻成松叶,象征着鲁迅的坚强与高洁”。

  苗宗国告诉记者,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潜心研究核雕,为此还辞掉了工作,“桃核质地坚硬、细腻,而且纹理不一,变化多端,富于表现力”,据苗宗国介绍,核雕艺术源远流长,宋代中期就有文字记载,明代已极为昌盛,到了清朝,核雕名匠更是层出不穷。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核雕技艺现在却很少有人问津,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现在青岛核雕技艺比较好的也就两三个人,年轻人中已经没人学了”苗宗国有些遗憾地说。 记者 王法艳编辑:侯海花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