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禹
马季走得很突然,没有遗言。对于一位相声大师来说,他一生之创作,就是最好的遗言。马季留下N多作品,旗帜般伫立在顶峰的,当属《宇宙牌香烟》,那段把1984年春晚带入经典境界的单口相声,是现实主义的杰作。此后22年来,游荡于我们面前的各式小品、段子、反串、忽悠、恶搞,都无一例外地循着《宇宙牌香烟》的轨迹,虽花样翻新,却越不过
大师那看似偶成的一段轻松叫卖。
侯派高徒不算少。马季师承侯宝林,学到的恰是侯大师百般功夫中那最有别于同代中人的一部分——把传统相声艺术推向现实主义的胆识。后来,姜昆师承马季,又把这一样攥到自己手里,才使自己于同辈中脱颖而出。
姜昆之后,相声界曾一片黯然。除了流派之辩、利益之争等俗界是非的干扰,单从艺术角度看,相声界在驾驭现实主义题材上,比之马季,比之鼎盛时期的姜昆,相差了至少50里地。这差距,并不是指涉及现实生活的创作数量上减少了,而是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捕捉流于低俗,对生活素材的归纳缺乏见识与境界。而马季的《宇宙牌香烟》和《五官争功》,以及姜昆的《虎口历险》等等,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至今听来,仍一针见血,清新脱俗,荡气回肠。
马季走了,宇宙牌香烟却余香不绝。现实主义,历来是各种艺术形式之中最具张力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姜之后,但凡还有点作为的相声后辈,哪个不是靠一两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而红火过三年五载?可惜,持之以恒并境界高远者,不多。郭德纲十年摸索,一朝走红,虽然以炫耀相声传统技法为套路之一,但其走红的根本,还在于掌握了把富有时代感的新鲜素材和语境加以艺术化的创作手法。而更多的相声界后辈,既因为不够敬业而参不透相声之传统精髓,又因为缺少生活和归纳生活的见识,而与现实绝缘。而“不深入生活”、“不够敬业”这两条,正是马季生前对相声界后辈现状的忧心所在。
《宇宙牌香烟》并非标准的相声之作,而是因应春晚之需,带有一定小品痕迹的一段单口。但在遥远的1984年,它的一夜勃兴,艺术化地指明了相声发展的方向。那是一个现实主义万马奔腾的年代。1984年,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小木屋》风行一时,刘亚洲那部《恶魔导演的战争》令人击节,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刮遍大街小巷。1984年的陈凯歌、张艺谋在干什么?他们一导一摄,将《黄土地》奉献给整个时代。
22年过去了,春节晚会上那个收放自如的50岁的马季,驾鹤西去。此时,那个1984年的陈凯歌呢?他的现实主义血液,在有了《霸王别姬》那一小段奔涌后,日渐萎靡,终于干涸在《无极》中。此时,那个1984年的张艺谋呢?他关闭了自己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闸门,将自己沉浸到一个武侠迷对功夫的梦想中,沉浸到一个美术人对色彩的偏执中,沉浸到一个艺术匠人对形式感的狂热崇拜中。
马季,并非相声史上的万能战士。但他高扬起的当代中国相声的现实主义大旗,还没有找到称职的下一位旗手。在这个猝然而至的告别之日,马季走得决绝而安详。遗憾当然很多,其中至少有一个莫大的遗憾——在马季离去的日子里,全国的电影院里,正连篇累牍地播放着那炫目至极的《黄金甲》。那是一个匠人充满匠气的匠心之作,传达着一种病态的价值观,一种被异化的审美,一种对商业文化真谛的扭曲,一种对现实和生活的逃避。
也许,这几位匠人还觉得没玩儿够呢,他们还有不少奇淫巧技没有发挥出来。与马季相比,他们终归只是个缺少知识分子风骨的匠人。而那个体温不再却笑声长存的马季,没有读过太多的书,却更像是一个能够驾驭时代的知识分子。每一个民族,都诞生过自己的现实主义大师,法国有巴尔扎克,俄罗斯有托尔斯泰,英国有狄更斯,美国有马克·吐温。一段举重若轻的《宇宙牌香烟》,并不会让相声这门中国传统艺术,简单地与其他文化形式构成类比,但它足以让马季的艺术生命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