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先锋的意义:实验、探索、包容、自由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10:09 南方都市报

  “先锋·城市”论坛在深圳召开,文化学者聚首深圳纵论先锋精神,评选出十大先锋城市

  先锋的意义:实验、探索、包容、自由

  有先锋时常聚集的城市,才可能是先锋城市。朱大可、李银河、梁文道、于坚、南
方朔、许子东、张颐武——12月22日到23日,这一群中国当今的先锋人物与本地艺术家、学者王粤飞、张晓舟、孙振华、毛少莹聚集在深圳红树西岸会所上善生活馆,展开了一场关于先锋城市的风云对话。正如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陈朝华说:“顶尖学者、设计师、艺术家以先锋为标签集结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先锋行动”。

  由本报与百仕达地产联合主办的这次“先锋·城市”论坛源于2005年12月6日,深圳市政府推出的《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这份报告响亮地喊出了到2030年深圳将建成“全球先锋城市”的口号。“先锋”一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放在一个新的高度上。

  什么是先锋?什么是先锋城市?深圳有什么样的潜质可以成为未来的全球先锋城市?这使得本次活动成为国内首个界定城市的先锋属性及探讨城市先锋文化走向的论坛。

  在现场,杨阡导演的先锋戏剧和李劲松的实验音乐表演为论坛提供了艺术注解,随后的讨论热烈而内容丰富。什么是先锋?对这一点,学者们在论坛上各执一词。乐评人张晓舟说,先锋就是“打开被权力和商业体系遮蔽的光芒”,让人们回复到常识;朱大可说,先锋源于自由和宽容;张颐武说,先锋城市是一个能够容忍“闲人”和“闲事”的城市。

  台湾著名的评论家南方朔则认为,深圳寻求的先锋显然不仅仅是文化艺术意义上的先锋。正如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所说,城市只是借用“先锋”一词,来表达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性格。“先锋的意义不是先进,不是最好,而是实验,而是探索”。

  学者们都认为,先锋性是深圳与生俱来的特质,立身的根本,而今天这种先锋性已经黯淡了,重新追求先锋性无疑是深圳城市文化最好的定位。

  会议的第二天,专家们开始评选“十大先锋城市”和“深圳文化十大先锋标签”,争议也随之而起。第一轮,由于误解了投票规则,一些专家只投票不排序,结果深圳排到第三位,仅次于台北和香港。朱大可首先表示异议,他认为,深圳自1993年以后就逐渐失去了它的先锋性,尤其是近期出现的上下沙事件,进入前三名不合适。“如果说大陆的先锋城市,第一肯定非北京莫属”,许子东也赞同这一说法。经过纠正投票规则后,大家进行了重新投票,这一次北京第一,上海第三、深圳第五、广州第六。关于上海是否比香港还先锋,南京是否是一个先锋城市,专家们又产生了异议。朱大可批评上海文化体制保守,李银河则认为,上世纪90年代末还给老鸨判死刑的南京,“不配做先锋城市”。最后,主持梁文道宣布维持投票结果,允许每个嘉宾用一句话表明自己的个人态度。朱大可说:“这是民主程序带来的问题”。

  南方朔在会议上向深圳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成立一个深圳先锋文化艺术基金会。比如政府投5个亿做定期存款,一年的利息大概就有1000万至2000万,这笔利息就可以作为基金,拿来支持民间创意性的艺术活动和对外交流;二是在深圳成立一个先锋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先锋城市的文化属性、经济属性、政府角色、文化的角色、艺术家的角色等等。

  梁文道补充说,文化基金会应该和政府保持距离,不应该是由政府官员决定这个批那个不批,而是由民间人士来主持。像南方朔主持的基金会那样,钱是政府出,但事不是政府决定,而且基金会的钱不是集中在一个水龙头,有的关注先锋艺术、有的关注公共艺术,有的关注媒体,有很多的水龙头,才能构建出先锋城市的花园来。

  2030年深圳会成为全球先锋城市吗?许子东说,深圳的先锋不仅是文化艺术上的先锋,更多的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意义上的先锋。只有保持它一贯的探索性和实验性,才能成为中国真正的先锋城市。

  先锋就是多样包容

  先锋乐评人张晓舟将先锋定义为“打开被遮蔽的光芒”。他认为,当下来自权力和商业的力量,往往遮蔽了真正好的艺术。先锋就是“不一样”,就是多元、宽容,尽量打开更多被遮蔽的光。张晓舟举例说,窦唯的乐队以前叫“不一定”,今年新专辑改叫“不一样”,他认为,如果说这个社会可以去尊重这种不一样的东西,然后很简单地理解这个词,那就是先锋了。

  深圳地产界的先锋人士罗雷认为,未来先锋的概念会越来越丰富,不一定非是离经叛道、千奇百怪,而是会包含更多可能性,也可能是回归传统。

  包容和多元是现场的专家普遍认同的先锋特质。罗雷说,先锋就是要学会用不同方式和观点思考。对市民来说先锋城市最大的考验就是包容。

  先锋城市首要自由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将自由视为先锋城市的基本属性。他以1927年到1937年的上海为例,当时大批知识分子来到上海,鲁迅、夏衍、巴金、林语堂、梁实秋等人,这些代表截然不同的立场和趣味的知识分子,在同一自由空间里创造新文化。

  朱大可认为,几个因素导致了当时上海的自由环境:一是当时上海的工部局完全放弃了对文化的管理权,这种无为而治的策略对文化事业作了史无前例的“放纵”。另一个原因则是当时的租界庇护了知识分子。中共一大和二大都是在上海公共租界举行的。因此自由的环境保证是文化得以繁荣的根本原因。

  朱大可说,1980年代,深圳成为领潮改革开放之风的第一先锋城市。当时的《深圳青年报》大量刊发有关支持改革开放的言论,成为指导解冻时期中国改革消息的重大源头。1993年之后,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启了第二次经济改革运动。这是深圳作为先锋城市的第二次崛起。

  性宽容是城市先锋性的维度

  社会学家李银河的发言离不开她的性研究。她认为,一个先锋城市需要具备更加开放和宽容的性观念,要“褒”性而非反性,要尊重公民的性权利。

  因为认为“换偶”、“一夜情”都是公民的权利,李银河不久前在网上遭到很多网民的攻击,并最终因此而关闭了自己的博客。在论坛现场,李银河表示,对性的包容度往往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观念开放程度,包括政府的观念和普通人的观念,比如禁止同性恋酒吧、重罚黄色网站、妓女游街、歧视同性恋等显然不能被视为是一种先锋的、现代的观念和行为。

  先锋城市应该包容闲人闲事

  与“自由”的概念相近,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提出了先锋城市应该“包容”。他说,在深圳人人都很忙,都在做很有用的事,而在北京你会经常会碰到一些闲人,一些没有用的人,但正是这些看似没有用的人,他们在创造文化。

  张颐武举例说,北京圆明园附近,(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经有一帮画家聚集。这些画家给圆明园周边造成了很多的困扰。当地政府很着急,就把他们赶走了,但现在据说当地政府开始后悔了,因为这批画家被赶到宋庄以后,造成那里成为了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一个代表地点。

  “建造一个文化的先锋城市,往往不是靠政府的大力推动,而是民间力量的无心插柳。关键在于我们多容纳一些闲人闲事,让游手好闲的人高高兴兴地在城市里面想他的问题,不去打扰他。一个到处都有莫名其妙的人和事,荒诞而杂乱的城市,一定是先锋的、有创造力的城市。相反,一个井井有条的,一切都有用、有秩序的城市,是很难发展出先锋的文化来的”。张颐武认为,先锋的城市会考验政府和公民的容忍度,无论从政府公共政策角度,还是普通市民观念上,都需要具有包容性。

  城市应该从先锋转向“中锋”

  南方朔认为,一个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城市,需要的不仅仅是先锋的探索,也需要落实到“中锋”的产业。决战在中锋,要让城市更有竞争力,政府更有效能,企业更有文化自觉,就需要良好体制的配合,优秀商人的头脑,良性的经济链条和自由宽容的知识环境。

  南方朔曾经做过研究,台湾社会的现代化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完成的。根据他统计的数据,当时台湾教师和学生的数量、海外留学人员回归的数量、政府公务员的数量,都以一个比较大的幅度同时增长。正是在十多年的增长过程中,台湾的人才和知识得到了一个全面的更新和良性循环,从而确定了现代的机制。

  南方朔说,关于城市的发展一直存在两派不同的模式。一派是美国式的讲求经济竞争力,中国城市目前正深受这种模式影响。另一派则是欧洲式的,那里的城市方便美观、优雅大度,是合理的,体贴人的城市,里面容纳各种各样的人。后者往往更加富有创意,更容易滋生繁盛的文化。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全世界所有的时尚名牌几乎都是欧洲的,美国没有名牌。因此在谈深圳发展的时候,不应该疏忽了欧洲的经济模式。

  从楼盘名就可看出城市的先锋性?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用一个有趣的调查分析了中国几个城市的文化性格,结论是北京最有文化,而上海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有文化。

  这个调查是在北京上海和香港三个城市中,任意选取160个楼盘的名字,然后对这些名字进行分析。许子东说,在调查前他心中认为上海是比较有文化的地方,北京是比较土的,香港是土洋结合的,但结果让他出乎意料——

  “香港的楼盘三字的比较多:像爱琴湾、漾日居等,还有什么轩、什么亭,什么居,就是说文言的痕迹比较强。另外香港的楼盘还有一个帝王情结,什么御龙居、镶龙居、帝后台、滴翠苑、驾驭山、君临天下等等,有意思的是这样的字眼在北京是很少的。香港是殖民地洋化的城市,但是香港很少翻译腔,它会起另一个名字,而不会直接用伦敦、罗马这样的翻译名。不过我发现香港有一些比较俗的东西正在影响大陆,负面的传得比正面的快。文言的、少翻译腔的没有传,但豪、帝王、君等等,传得最快,现在满中国到处都是了。

  同时我又发现,上海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有文化。上海主要的地名,还都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一些直接对西方城市的翻译。唯一好的是有一些苏州园林的名字像个园、创园。但这些名字很少,大部分是那些大而空的词汇,就是那些当代很浮夸的流行语。

  相比之下我发现北京是最有文化的,他们说很多诗人改行去起楼盘名了。北京要显示豪、显示面积的时候,叫什么清岚小镇、梨园小镇。一个楼盘叫小镇,名为小,实际很大。还有一些陌生化的名字,比如左邻右舍、世界观、立方体、一品、无双。名不正言不顺,正了名以后,对建筑风格和里面住的人的心态都会有影响。弄一个古风的庄园、小镇,多踏实啊,比你住一个叫皇家、富贵的几百平方米房子好多了。

  香港是山水皇帝梦,上海是西洋腔,北京是强调古文化或者是陌生化,深圳是这三样东西都有,基本上是北京加香港。地产楼名是公共空间,是一个公共意识形态,在某种意义上能体现城市的性格。

  当然北京也有问题,又有先锋又有传统,但却丢掉了现实。北京人的楼盘名字几乎跟地名无关,北京市民并不是很认同他的这块地方。空洞地去讲北京文化,都会认为北京人很认同自己的地方,但你一分析这些名字就会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戴锦华告诉我,一个叫做中关村雅居之类的楼盘,怎么都卖不出去,后来换成阳光水岸一类的名字就卖得很好。但上海是有根的,上海最贵的就是衡山路41号,跟香港一样,一听名字就知道在哪个地段,值什么价。”

  ■观点交锋

  政府对先锋文化应否有所作为?

  朱大可:观察20世纪的历史,所有中国城市的先锋特性总是以一种突然的大爆炸性的形势出现,转瞬即逝,无法成为城市永久的属性。先锋城市是各种历史机遇和偶然因素相遇的结果,既无法由地方官员预谋打造,也无法通过刻意宣传来塑造。

  南方朔:政府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纽约就是一个例子。之前先锋艺术中心在欧洲,美国人每年到了夏天一定要回到欧洲去。1940年末期,纽约市政府投入很多资金来扶持文化艺术,民间投资也跟进,纽约的先锋艺术很快就起来了。我认为,在竞争力、知识力作为基础下的文化产业,深圳一定要从政府带头,推出一系列的新的做法,比如成立竞争力研究中心和文化基金会。

  梁文道:我觉得政府还是可以做些事的。比如柏林,德国本来就有一个很强的电子艺术、电子音乐的传统,柏林的口号是要做一个21世纪的新媒体城市。政府就花很多钱成立一个基金会,请了全世界最前卫的一批媒体艺术家到德国,建立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媒体艺术馆。比如说伦敦,最近伦敦连续几年被评选为最酷的一个城市,这是政府推动的。

  文化产业化能否促进文化繁荣?

  南方朔:台湾谈文化产业很多年,一直着眼于文化上,结果没做出什么东西来。后来把文化产业转移到经济部门管理,用经济的手段很快就做起来了,出现了一系列配合当代精致生活的文化产品。

  张颐武:我们在说文化产业的时候,用的是工业思维,也就是一切艺术创造要能换成经济利益。欲速则不达,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那些无用的、不能产生利益的创造和艺术存在。

  孙振华:我在《南方都市报》发了小文章,就是认为“产业救不了文化”。比如说宋庄,一个朋友前几年去过宋庄,他很激动,艺术家在里面啃着窝窝头搞艺术。但是现在去看,很多的洗脚屋、发廊。很多有钱的艺术家盖了大房子,养着狼狗。这是让人悲喜交集的地方。

  ■十大先锋城市榜

  1、北京(聚集了中国最多最优秀的人才、艺术家和闲人,艺术“北漂”族正是其中最具先锋性的部分。)

  2、台北(有白先勇、龙应台、侯孝贤、罗大佑的地方,谁敢说它不先锋。)

  3、上海(好的大学、好的文化出版机构,好的作家,国际化的视野。)

  4、香港(以做“亚洲的纽约”为目标,亚洲文化工业的先锋和领跑者。)

  5、深圳(先锋是它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原因,也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6、广州(有中国最新锐的媒体,宽松的市民文化。)

  7、大理(回归自然生活的方式偶然契合了先锋的超然属性,在中国独一无二。)

  8、澳门(自由包容的氛围,以及从传统中翻新亦是先锋的特征之一。)

  9、苏州(一个江南古城在工业时代焕发新锐气象。)

  10、南京(苏童、韩东、朱文、叶兆言……南京从来不缺文化人和思想者。)

  ■榜单解读

  为什么是北京第一?

  许子东:北京有上百家大学,有人啊。我到北大上课,老在中关村转来转去,然后就碰到百度、新浪、搜狐、Google各大网站的头头,就在那一小片地方,全国最大的网站、最大的大学都集中在那里。我去几家大学演讲,一会儿首都师大,一会儿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妙得很,打车只要起步费就到了。这么多的人,不做文化先锋不行啊。深圳要在这方面跟人比的话,那就苦死了。

  朱大可:1998年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在北京,体制外的民间电视从业者有20万,在上海连两千人都没有。这一个简单的数据就足以说明北京是一个文化人的乐园。《阴道独白》在上海协商很久,演不了,到北京就演出了。上海毕业的先锋音乐人都跑到北京去发展。北京现在无疑是中国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

  深圳的先锋潜质有多大?

  许子东:深圳的先锋不是文化意义上的先锋。如果说深圳要领导世界文化潮流,肯定要一段漫长的时期。它的文化比不上广州,深圳只有一所大学。在深圳的酒吧你遇不到什么有意思的人,在广州泡吧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其中会有不少先锋艺术家,在北京的酒吧那更是藏龙卧虎。

  深圳这个城市的来源就是在二三十年前,中国在政治、经济上要做实验探索,这是深圳来源的理由。所以我认为深圳需要的先锋不单指文化艺术上的先锋,而是在经济、政治、文化政策方面的领先能力。深圳只有在这方面永远保持实验性、探索性,在全中国的文化政策版图上,深圳总要比别的地方多走一点,别的地方不能做的事情,深圳能够多做一点,这样才能保证它的先锋性。

  ■评委发言

  孙振华:我觉得这个榜本身带有传媒所需要的一种意味。所以我认为不必要特别去费脑筋认真想,如果大家觉得差不多也就行了。

  罗雷:深圳至少曾经是很先锋的城市,虽然这几年有明确下滑的态势,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深圳民间的思考和反思的能力还在,这是它本身的希望所在。

  张晓舟:我补充罗雷的想法,我觉得深圳有比较完善、成熟的白领阶层。它可能没有文化,但是潜在的文化购买力还是很强。

  毛少莹:我觉得这个排行还是仓促一点,包括事先设计和计划,所以大家的意见不是太相同。

  张颐武:我觉得挺好的,很客观。我们从很复杂的情况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的结果还是皆大欢喜、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在不完美当中得到完美的结果。

  南方朔:我觉得该有的都有了。深圳排在相对前面,我觉得是有主场的优势,这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许子东:北京肯定是,北京海淀区包括所有重要的网站、大学都在那个地方,我们基本上的定义先锋是引领文化潮流的意思。香港、上海在硬件上占优势。深圳是以先锋立本、近来先锋意识正在消退,所以现在提倡先锋对深圳是安生立命重要的决策。

  李银河:我觉得深圳排得靠前还是挺符合事实。虽然深圳还有些方面要努力,但整个开放度不见得比其他的城市差。比如说南京,他们在1998年还枪毙老鸨,而且他们还把同性恋酒吧判刑,这些都是非常差的。

  于坚:我认为拉萨可以算一个。20世纪主流的城市里面,拉萨坚持传统的中国藏传佛教的信仰非常重要。

  朱大可:就我个人的想法来看,上海有什么先锋性可言?上海现在连文化都没有,更不要说先锋文化了。上海进先锋城市榜有点不可理解。

  王粤飞:名单里面我只选了六个,其中有几个城市我都没有选,包括大理、南京、苏州。我觉得他们都没有先锋城市基本的属性。

  梁文道:我对于上海排那么高也是很有意见的。在我的印象里面,它的经济活力、文化发展的潜能与某些部门的保守很不搭配。这是让我觉得非常遗憾的事情。

  附录:深圳十大先锋文化标签榜(排名不分先后)

  1读书月

  2平面设计师群

  3OCT当代艺术中心

  4城市/建筑双年展

  5国际水墨双年展

  6城中村

  7大芬油画村

  8超女纪念碑

  9刘宗秀私人博物馆

  10网络三剑客

  点评:

  朱大可:我在研究标签这个词,深圳如果真的要成为先锋城市,当然从贴标签开始。我们给它贴了一大堆的标签,但第二步我还是期待着深圳能够变成真正的,不仅仅停留在标签的意义上,真正的内化成一个本质上先锋的城市,这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B12版-B13版:

  撰文:本报记者田志凌

  摄影:本报记者胡可

  图:

  朱大可

  张颐武

  梁文道

  张晓舟

  “顶尖学者、艺术家、设计师以先锋为标签集结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先锋行动”。

  李银河

  许子东

  南方朔

  于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