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新奢华主义的中国大片,拜拜(2)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10:00 国际在线

  宫廷片或许是现实社会的哈哈镜,常被人作为官场学的视听宝典:传授各类权诈机巧,满足对权力、性和财富无限扩张的渴望……

  《无极》、《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故事发生年代完全虚构(其中《黄》片等于是曹禺的《雷雨》之古装版),当然是艺术创作所允许的。不可否认,演绎历史也能给人以启迪,问题在于有没有真实的生活作为后盾。影片也许敢于调侃一下封建主义,却
刻意规避现实。强大的明星阵营,豪华的道具服装,壮阔的气势场面,金玉其外却难掩思想的贫乏。

  形式:只有视觉,只有动作,只有特技

  电影离不开视觉,电影创作是艺术与技术的的高度结合,近年数码技术的发展,更令科幻、武侠、动作等类别的电影如虎添翼。但是,对电影人而言,技术只是艺术创作的辅助手段。称得上“电影艺术家”者,首先应该是有独立思想的人,不是靠一技之长吃饭的工匠。

  在陈凯歌的《无极》、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有冯小刚的《夜宴》)中,充斥着刻意营造的视觉效果,极尽奢华之能事:蕾丝下飞舞的中国功夫,让眼球目不暇接;数码制作的魔幻时空,令心魄惊悚刺激;嘉年华式的宏大场景,使观众叹为观止;辉煌服饰里的半裸酥胸,逼得你浮想联翩……。

  走出影院,仿佛离开一场能看不能吃的黄金盛宴,除了令人目眩的特技剪接和视觉冲击,没有留给观众任何思想上的记忆,甚至连足以回味的经典台词都没留下一句。至今脍炙人口的弦外之音,只剩下陈凯歌对胡戈“恶搞”的反击:人不能这样无耻到这样的地步……

  我只是中国电影的一名普通观众,也许不够资格谈论电影美学;可追求浮华的形式之美而忽视深刻的内涵之美,难道就是21世纪中国电影的“时代巨献”?

  目标:只有商业,只有娱乐,只有大奖?

  我们不必讳言商业利益,任何大制作都需要大资金的投入,且期待票房的丰厚回报。我们也无须过分苛求导演,贫瘠的土壤开不出绚丽的艺术之花。

  批判现实主义曾是中国进步电影的一种传统。20世纪40年代有《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山)和《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后者的票房甚至超过了西片;80年代有《牧马人》和《芙蓉镇》(谢晋),同样创造了高票房。陈凯歌的成名作《黄土地》和张艺谋《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受到观众和国内外影评界的好评,票房不低,屡获嘉奖。

  毋庸质疑,主题的多元性和创作风格的转换,都是艺术发展的应有之义。但进入21世纪以来,为什么两位导演的作品从社会现实转向了虚无缥缈的古代时空,甚至连近代题材都难于触及?需要反思的是当今中国电影的生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