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娱乐专题搜索:
影音娱乐

笔墨颜色,画意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3日10:15 上海青年报

  □秦超

  汪曾祺人好,文好,字好,画好,属于典型的文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汪老的小说,短小灵动,清新隽逸、浑朴自然;汪老的散文,恬静中跳动热情,清雅中涌动人生;而汪老的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随意画两笔,所画多是“芳春”,然而就是在这些寻常的花花草草、鸟木虫鱼中,始终洋溢着对生活的喜悦。

  所喜的是,我们能够读到《汪曾祺:文与画》。山东画报出版社收录了近30篇汪曾祺有关生平和谈字与画的文章,用105帧十分精美的汪氏字与画作插图,让我们能够通过此书,从容安静地细细品味汪老书画同一的雅逸人生。在这本小册子里,有几篇是汪老回忆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的文章。家乡平和安静的水,父亲的字画与传统文人情结,坐落在佛寺的小学,放学路上街头巷尾的观察,以及下放农村的四年生活……在娓娓道来的往事中,在生活琐事的和盘托出中,我们了解到了汪老的家学渊源、成长经历,以及家学传统对他的文学书画的影响。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文与画的结合。文,描绘出汪老的观点,画,流露出汪老率真的性格。自然流畅的文章,虽篇幅不长,但生活气息浓郁,而随书的字画,皆遣兴而作,寥寥几笔,看似无意,却富有神韵。《文与画》,可谓是文里有画意画中有文章,读清新流畅之文,赏生活情趣之字画,一气读下来,不禁心神随往。

  汪老说,风俗画给予人的是慰藉,不是悲苦。所以,汪老的作品中,总有着浓浓的风俗画卷。《文与画》亦如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大量的风俗图文,如婚礼上“哭嫁”的习俗,“六七开吊”中的点主仪式,传统节日放焰火,打鱼修船的生活场景。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注意到生活中细节,才能用娴熟的语言如此生动地表现出来。汪老对生活的热情,也能从他的做饭哲学中体现出来。在这本小册子里,我们看到他在精心做菜中的怡然自得,在请朋友吃饭时的细致和智慧。汪老,把生活艺术化了,有苦闷,就坦然接受,有委屈,在画中发泄一下就完了,从不让生活中的不快乐牵制自己的人生,可谓自得其乐!

  汪老似乎从来不出恶语,总是心静如水。在谈到多年来缠夹不清的人品和书品的关系问题上,他也是一如既往的淡定。用一句“简单从事,是有害的”告诫我们,不要把两者的关系简单化,概念化,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要坦然去评价每一个字画大家。书中,不管是对蔡京、王羲之、颜真卿的字,还是张大千、齐白石的作画,汪老都以独到的眼光,看到了各家长处。

  汪老就是这样一个率真的性情中人,文由心声,画由兴致。他时而如孩童,沉浸于幸福的童年中,时而变回耐心的长者,细细为我们讲解文章字画传神之道,比如通过眼睛的刻画,侧面的描写来达到传神的效果。他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为我们生动地讲解,不枯燥,也不生硬,读来是如此的亲切。

  汪老的文字尤其适合夜深静读,细细体会,他把古典文学和现代语言竟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现在,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但我们似乎并不快乐。街头充斥的是快餐和快速消费品,都市里生活的人,终日忙忙碌碌,压抑苦闷。通过《文与画》,豁达的汪老在提醒着我们:享受生活但不要背叛生活,豁达生活却不要糊涂地生活。深夜伴灯读此书,疲惫全无,只觉得,幸福的童年都似乎在眼前。生动的民俗风景,让我们读到生活的乐趣,汪老下放沙岭子的豁达和率真,让人油然生敬,这些,都在启发我们,要放慢生活的脚步,多看看身边的风景,多体会一下生活的乐趣。

  汪老曾经说:“我始终认为用笔、墨、颜色来抒写胸怀,更为直接,也更快乐。”这是汪老的生活哲学:从容冲淡,不拘一格。如果我们都能学会一点静坐,学会去品味生活,而不是急匆匆地做生活的过客,那我们不也能活得豁达、快乐些么?

  文与画

  作者:汪曾祺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