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娱乐专题搜索:
影音娱乐

尊重逝者著作权 留存艺术珍品 海派书法名家作品结集面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09:00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顾咪咪)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由上海书法家协会等编撰的《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终于面世。这套书法作品集被列入“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精选了吴昌硕、沈曾植、李叔同、沈尹默、王蘧常、来楚生、潘伯鹰、白蕉、谢稚柳、陆俨少十位曾在上海生活过、具有代表性的海派大家作品,每人一集,时间跨度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为研究海派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翔实、完整、系统的文本。

  尊重著作权 上门找家属

  这十位海派书法大家都已逝世,除了前三位已过了作品保护期,其余七位的作品还未进入公共领域。因此,寻访他们的后裔、获得家属的同意成了编撰组要做的第一件事。

  “不同意!”这些名家家属不约而同地给出这三个字,理由是:不少出版、拍卖机构“事先不打招呼、事后不仅没任何表示,连一本样书也不给”;其二,以往的作品集“断章取义”,没有反映大师作品全貌,且真伪混杂。编撰组成员不厌其烦,一次次上门做工作。王蘧常原住的宛平路老屋早已搬迁,几经周折打听到他有个女儿在瑞金

医院当医生。编撰组的成员四次上门商谈,还邀请王蘧常的弟子一起做工作,终于签下了第一份合同。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戴小京说,编辑这套作品集最大的难点是寻找作者家属;最大的欣慰是尊重著作权者,与每一位作者的家属签订了合约,保障了艺术家的权益。

  专家任编辑 遍地搜作品

  这十位大家留下的大量珍贵作品从未系统梳理,散佚四方,专集更是寥寥无几。近年来不少赝品也流入艺术品市场,林林总总真伪难辨。为避免作品集真伪混杂,编撰组邀请这些名家的学生及相关专家担任编辑。例如王蘧常作品的编者由他的学生、上海博物馆出版部负责人王运天担任,谢稚柳的作品由一直研究他书法的上海书画院院长王伟平编选,弘一法师的编者则由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的刘一闻担任。沈曾植的作品留存较少又难辨别,他是浙江人,就委托浙江书协和博物馆专家担任编辑。总之,尽量做到没有一件赝品“误入”作品集。

  为全面反映书法家的艺术成就和面貌,凡他们生前到过的地方,近的,编撰组登门拜访;远的,就去函联系。王蘧常后期到过许多地方参加笔会,辽宁博物馆、康有为纪念馆等,甚至美国的华侨都有他的墨宝,编撰组一一联系,尽可能把各地的藏品都挑选一遍。白蕉的作品流传较少,编撰组偶然得知浙江有个中学校长是“白蕉迷”,收藏了不少白蕉的作品,多次寻访,终于找到这位藏家。

  编撰组细致、认真的工作风格得到了家属们的认可,潘伯鹰和白蕉的子女不仅主动拿出家中藏品,还积极与其他藏家联系,提供作品和图片。

  经过不懈的努力,全书共征集到作品5000余件、拍片3600余张,收入原作图版1675件,印章1100余枚,10位书法家各时期的生活照片100余张。其中绝大部分都未发表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