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娱乐专题搜索:
影音娱乐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罗中立:“父亲”26 年(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15:45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周刊:你用上千万买下一个旧的坦克仓库,并改成学生老师的工作室,而不是教学楼宿舍,这在全国其他院校没有先例,也很冒险。为什么要这么做?

  罗中立:把旧坦克仓库改建成一个艺术中心,这是我个人人生中非常有意思的经历。它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相应游离在体制外的东西。

  对坦克仓库,我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想法,就是把我们手里的非常优秀的学生留下来。这些有创作才华的人在历年中也数不出几个,他们有些人,可能因为外语不及格,或者文化课不及格、调皮捣蛋,留不下来,这对教师来讲,是最痛心的。而他们走向社会以后,很快会被现实生活消解了。

  办学,最希望的是出人才,结果你心里有数的人却出去了,而一些中不溜秋不可能成材的人反倒留下来了。这是最大的资源浪费。

  坦克仓库是修炼的好地方,像当年延安的窑洞,他们留下来,在工作室里,把在学校时的创作状态,再保持两三年,也许就培养了对艺术目标的自立和自信。实际上,就是再送他们一程。

  中国新闻周刊:你想给学生们什么样的学习氛围和目标?

  罗中立:我们一直在打擦边球,比如我早早提出取消英语研究生六级考试,这点我和陈丹青意见非常一致。我们当年就是因为英语的制约吃了很多苦头,好在通过很多“不法”手段,混过来了。

  学校的好坏,不是教育部评的优或者良,而是看最终在美术史上,有多少有影响的作品。

  有一段时间,我们的专业研究生都是半路转行的,因为他们的英语成绩过关了。根据教委规定,这些人都合格了,但这个结果是错的。就是过程对,答案错,这是很怪的一个现象,非常值得检讨。

  川美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可以乱叫、乱跳、乱吐痰。如果允许我自己办一个美院的话,会比这些走的更极端。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有利于他们出来。不过,对学生的教育,身心健康是第一。如果作品出来了,名气很大、市场也卖很贵,但人非常自私、损害社会公益,这是教育的失败。

  中国新闻周刊:但这些已经和你最初想做属于人类的艺术家的愿望相去很远了。

  罗中立:已经由不得你了。

  不过有了培养新人更好的环境,比如,工作室建立起来,学生在里面画画,你看着晚上这里还亮着灯光,会觉得回到当年你读书时,为自己的艺术目标奋斗的那种状态,他们由于你建造了这些好的环境,也能像你当年那样了。这就是川美的希望。这种回报是心灵上的安慰。

  时刻准备回到自己的频道

  当院长的这些年,罗中立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甚至他在学校做的那些令别校同行羡慕或吃惊的事情,也少为人知。他说并不是自己低调,而是因为“最怕说官话”,“一个画画的人,他的语系(和官话)不在一个系统里”。

  无论站或坐着,罗中立始终会保持端正挺拔的姿势,加上名人及院长的光环,不熟悉他的人很难相信这样一个外表严肃的人,私底下,却是非常随意甚至“调皮”的。因为家中排行第二,至今相熟的大人小孩,都还喊他“罗二哥”。在说到学校规划和大学时代的经历时,罗中立很快暴露了善于“摆龙门阵”的本性,语速快且流畅,充满童趣和理想主义的叙述,使人很难与他58岁的年龄对应。

  中国新闻周刊:儿子罗丹今年研究生毕业,听说你对他的教育,就一直是“放任”的态度?

  罗中立:我教育我的孩子,在学校及格就行,及格是最好的学生,不要优秀。但是我最后有句话:你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喜欢的事情上,一定要做到全班、全校最好。哪怕(喜欢的)是玩,你都要玩的最棒。

  我对朋友的小孩也是这个态度,所以他们特别喜欢我,都喊我“罗二哥”,我从小灌输给他们:不要听你们爹妈的,小考小耍,大考大耍。现在不要努力,你喜欢什么就把什么玩好就行。(笑)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想要重画《父亲》?

  罗中立:中国美术馆前几年搞中国肖像百年展。他们选了《父亲》,希望我再画一幅新的作品。那时起,我就考虑重画《父亲》。之前,我也一直考虑画一个“父亲”的变体系列,但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案。

  我觉得,《父亲》对于我个人,对于中国美术史都成为这样一幅作品的时候,确实值得我从个人艺术发展的角度,去重新思考这个作品。它的变化,能代表我现在艺术的目标和思考,会是我另一个艺术阶段和标志。这也是一直让我激动和动心的地方。

  中国新闻周刊:但重画也有很大风险。

  罗中立:是有风险,因为它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东西。

  那个《父亲》是无法超越的。它是一个大的历史背景造就的,无法替代。即使重画出来,两者不存在比较的问题,它们是两个时代背景下不同的呈现方式。

  中国新闻周刊:《父亲》的高度会成为你艺术生涯的阻碍吗?

  罗中立:这个高度应该怎么看呢?它是时代给你的一次机会,如果你没有画,李中立、王中立也会去画。在时代转折中,一定会出现一个东西来打破这个历史,成为历史的符号。

  如果单从技术上讲,现在的学生都能画的出来,但他们没有这个(时代)背景了。

  还有两年,罗中立就满60到了退休的年龄。他其实一直都在准备,等着能重新单纯地画画。他说现在任何时候都带着一个本子,不管任何场合,比如“在不必要的会上”,都在下面画自己的。

  院长7年间,他取消了所有的个人展览,少画了很多正式的作品,但画了很多草图,“无论这些草图之后能不能成为作品,关键你要保持这个状态。”他盼望着,等回到自己的频道时,图像还会依然清晰。

  罗中立说,不久前陈丹青来四川美院时,不太敢相信,现代的教育体制下,还有这样一个“另类”的地方。他很满意这种“另类”,他就想川美是“出有很怪想法人才”的轻松宽容的地方。而作为罗中立的得力帮手之一、国画系主任冯斌担心:现在川美还能有一些个性可以挣扎一下,可如果这种强人的时代过去的话,以后可能就很难了。 ★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