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娱乐专题搜索:
影音娱乐

1977:一场空前绝后的考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7日12:23 黑龙江日报

  1977年冬天,500多万年龄介于18~30岁的青年从农村、工厂、牧区、学校和机关,涌向考场,中断10年的高考终于恢复了。1978年7月,又有600多万人参加高考。1978年的春天和秋天,两级学生先后迈向象牙塔,为寂寞了10年之久的大学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陈建功、周国平、肖复兴、叶兆言等近20位有着77/78级高等教育经历的文化精英在30年后撰写回忆文章,结集出版《我的1977》,真实地记录了他们1977年的个人入学经历,见证了那个年代的历史。想上大学的日子叶兆言

  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

  我对想上大学的迫切愿望,回想起来,是最刻骨铭心。整个青年时代,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想读书。

  当时就是一门心思想上大学,读什么无所谓。

  事实上,我考理科更顺理成章。自从懂事以后,家里的大人都反对我学文科。受家庭影响,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我考虑学什么都有可能,可以考虑数学、化学、医学甚至林业,这都非常自然,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文科,反正是打定主意不准备学文。到报名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严重问题,理科是要通过体检的,我的眼睛体检不合格,因此,要想上大学只能改考文科。

  当时想读书的欲望太强烈,不能读书意味着世界末日。于是就临时改考文科了,匆匆上阵,第一年虽然参加了复试,但还是落了榜。

  1978年第二次考大学,考过之后,又闹了点小笑话。那时候,南京大学发录取通知要比别的学校迟。分数早就知道了,还不算太差,我表姐对我讲,以这个分数肯定能取重点大学。渐渐地,周围的人都接到录取通知,我却一直没有消息。偏偏在这时候,我母亲单位接到一个电话,是南大招生的人打去的,问这有没有一个叫叶兆言的人,又说这孩子的眼睛不好,是不是因为小流氓打架。接电话的人跟我母亲关系不好,我母亲于是非常多疑,怕她在背后说儿子什么坏话。便找熟人去打听,是拜托南大的教授吴伯匋先生,他和我父母都很熟悉,学问不错,做事却有些糊涂。他也没去认真落实,一本正经地来我们家,说你们家孩子这次没考好,我已经去问过了,没录取,这没关系,下次再考。

  这个插曲如今说起来是喜剧,当时对我则是当头一棒。我想上大学的欲望近乎有点病态,根本就经受不起这样的玩笑。

  结果是被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了。能考上大学,真是件很快乐的事,在这之前,所有的快乐都没法和它相比,甚至以后也没有。

  摘自《我的1977》中国华侨出版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