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娱乐专题搜索:
影音娱乐

读顾随如听棒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3:43 京华时报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对长篇大论感到厌烦,砖厚的书,翻来翻去,无非就那么几点东西有价值,偏偏要引经据典、东拉西扯、架床叠屋一番,看得人头皮发麻。叶嘉莹的书我读了几本,感觉不错,于是关心起她的学术师承关系,而她提的最多的是顾随。顾随其人我只看过张中行的一篇回忆文章,也不甚了了,愈加勾引起我对其学问的景仰。然而顾随著述大陆很难寻觅,去年终于买到一本《顾随说禅》,把玩多日,感觉其人不俗。

  幸运的是今年又读到顾随的《顾随诗词讲记》,叫我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本奇书,其一是此书的出版本身就稀奇,是其女顾之京根据叶嘉莹的听课笔记整理的。这几本笔记叶嘉莹从大陆带到台湾,风雨几十年也没丢弃与失落,可见其师生情谊之密切。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绝无仅有。其二是顾随讲学之奇。我们从其零碎的笔记里可以窥见一斑:

  “诗根本不是在教训人的,只是在感动人”“后人心中常存有雅俗之见,且认为只有看花饮酒是雅。分得太清楚,太可怜。这样不但诗走入歧途,人也走入歧途”。“人不读书是可怜,读书太多书作怪,也可怕”“凡天地间事没有不能写进诗的,就怕你没有胆量。但只有胆量写得鲁莽灭裂也还不行”“学时要博采,创作时要一脚踢出。若不然便处处要低一格”。这些话读得人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

  顾先生课讲得潇洒自如,妙语连珠,又一针见血。他对作品的理解通透,见解独到,是寻常人所不逮的。顾随学识卓越,不仅工诗词,且治佛学。我以为这一代人走了,他们的顿悟似的、灵感似的、一语道破似的棒喝从此要失传了。然而情况不是这样,一脉薪火还在传承,我在木心的著作里已经见到。 (刘向阳)

记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