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娱乐专题搜索:
影音娱乐

谭晶:维也纳请听我歌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5:0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谭晶

  山西侯马人。1998 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随即考入总政歌舞团,是我国著名的青年歌唱家。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一名,哈萨克斯坦第九届“亚洲声”国际流行音乐比赛银奖,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演唱一等奖。2006年在维也纳成功举办个人演唱会,受到好评,并在多哈亚运会闭幕式上演唱《中国之约》。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有两个歌手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一个是宋祖英,她成功地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演唱会;另一个是谭晶,她走进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成为在金色大厅放歌的中国第一位流行音乐歌手,在多哈亚运会上,她又高歌一曲《中国之约》。很多人说,谭晶是宋祖英第二,更多的歌迷说,谭晶就是谭晶。日前,谭晶做客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栏目,和大家分享了她在维也纳的幸福和感动,让我们对2007年中国音乐充满了期待。

  维也纳又来了一位中国美女

  2006年是中国和奥地利建交三十五周年,作为奥地利中国年活动的重头戏,受维也纳市政府和奥地利奥中友协的邀请,谭晶赴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她的个人独唱音乐会。在全世界最负盛名的音乐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在2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和各界华人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中国青年歌唱家谭晶的《在那东山顶上》如天籁般响起,谭晶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用磅礴的歌声表现出东方中国动人的文化力量和充满活力的光明气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谭晶展示了一名中国歌唱家的非凡实力。她用汉语、蒙古语、 德语、意大利语和英语5种语言,演绎了16首风格迥异的歌曲。

  主持人:能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是每个音乐人梦寐以求的事,他们是怎么联系上你的?

  谭晶:因为之前维也纳有过一次,跟我们中国歌唱家的交流,就是宋祖英宋姐她在那里举办过一次音乐会,维也纳方面看到我的照片和简历。包括听到我的带子以后,首先看到照片说,又来了一位美女,所以我就特别开心。而且他们听完我的带子以后,都非常肯定,所以我想我去介绍我们中国的音乐,介绍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还有我们中国当代的一些歌曲,优秀的作品。我觉得我是应该能胜任的。

  主持人:你刚才说到宋祖英,她是第一个踏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华人歌手,你私底下跟宋祖英交流的时候有没有问过宋姐站在那个舞台上是什么感觉?

  谭晶:我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宋姐正好也在,她就跟我讲,“首先你要放松,放轻松心态去对待”,再说了一个,就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身体千万不要出现状况。因为在异国他乡,很容易生病,水土不服,所以要保护好嗓子。

  主持人:听说你去维也纳是做了非常精心的准备,带得比较多的是板蓝根?

  谭晶:我当时真的差一点感冒了,因为我是提前好多天就出发了。到了维也纳,先要拍一个音乐电视,那天拍的时候突然下很大的雨,突然一下,都没有预防的,穿的都很少,后来给淋得,感觉要感冒了,不行了,我说赶紧得回饭店,喝点药什么的。吃饭是中餐馆,当地的华人餐馆,他们特别热情,知道我要在这儿搞音乐会。

  主持人:他们怎么知道的?

  谭晶:当地的报纸、电视台做了宣传,都已经报道了,华人的那些餐馆里都贴着我的海报。

  主持人:你进去的时候看着会特别亲切吧?

  谭晶:对,很亲切。然后他们就帮我熬了姜汤,我当时特别感动。就觉得好像在那儿又像回到了家一样的,问寒问暖,一直在问你要不要紧,要喝点什么药啊,我觉得特别感动。

  主持人:面对一个非常陌生的后台,面对着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这样一个舞台,有些会紧张得全身发抖,有些会紧张得脑子一片空白,你是属于哪种?

  谭晶:反正很兴奋,那种状态一直是属于比较激动。“晚上好,女士们,先生们,感谢你们出席我的音乐会”那段德语, 我有一句还忘了,我当时就想不起来“谢谢”两字,赶紧看指挥,他赶紧告诉我,就突然想起来了。我身后的那些人,就是帮我整理衣服,包括在后台给我递水喝的,那些工作人员,我一出去的那一刹那,他们后台的人,有几个人眼泪都下来了,大家都觉得很激动。突然走出那一刹那的时候,都特别为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主持人:你自己呢,穿着那身中国红,迈向那个舞台那一步的时候,踏上那个舞台第一步的时候,你有那种骄傲吗?

  谭晶:有。我想我要用我真诚的声音,用我的歌声,去打动在座的每一位观众。

  主持人:当你返场谢幕的时候,你给大家带来了无论是国内观众还是海外观众都非常熟悉的一段美好的旋律,那就是中国民歌《茉莉花》。

  谭晶:在那个时刻,我想每一个演员都是最幸福,而且是最激动的,华人说除了《国歌》,就是《茉莉花》了。所有的外国人都知道《茉莉花》这个旋律,所以等这个旋律一起来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开始鼓掌了,因为他们太熟悉了。

  主持人:所以在唱到这首歌的时候,你可能会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你的演唱会叫“和谐之声”,更深地明白“和谐”这个词。

  谭晶:我想对于一个从小喜欢唱歌的女孩来说,完成了她的一个梦想。那个时候是自己最幸福的时刻,我真的没有想到,会在我过生日的第二天举办我的音乐会,所以我当时说那段话的时候,真的有很多的感触在里面,而且我看到了我的妈妈坐在台下,一直不停地在流眼泪。

  谭妈妈“泄密”

  她是在道具箱上睡大的

  谭晶出生在一个文艺家庭,她的父母都是当地很有名的文工团的独唱演员。有意思的是,在女儿谭晶看来,按现在很时髦的词形容,妈妈是一个原生态歌手,属于嗓门特别大唱得特别高的那种。

  在音乐会举行之前,谭晶的父母及老师李双江等都提前去了维也纳。为了祝福谭晶的独唱音乐会能顺利成功地演出,谭晶的爸爸妈妈在去维也纳之前就买好了9柱香。音乐会的那天,谭晶的爸爸妈妈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在金色大厅的前面点上香为谭晶祈福。去之前,谭晶的妈妈担心她感冒,专门买了两千多块钱的药物,怕自己吃不惯西餐又买了很多方便面,还带了一只锅,给谭晶炖燕窝汤,并带了山西汾酒,准备在音乐会后的庆功宴上喝。

  主持人:谭晶这次去维也纳,妈妈也做了特别多的准备。带了两千多块钱的药,带了一口锅,带了汾酒,妈妈本来是准备给女儿过生日和庆功宴上,要邀请大家痛快地畅饮一番的,结果这酒没派上用场。

  谭妈妈:没派上用场 我总共带了三桌,一桌是两瓶,带了六瓶酒,六瓶汾酒,一瓶汾酒一千多块钱,最顶级的,带的我们山西最顶级的汾酒。结果拿着去以后,人家那儿不像咱们想像的,一大桌一大桌的人围起来,不是那样的,人家是西餐,就是那种自助餐,人家准备的是鸡尾酒跟红酒,早就倒好了,我一看,傻了。人家都倒好酒了,我们那汾酒没地儿倒了,本来还想碰杯。

  主持人:虽然有小小的一点遗憾,但是妈妈心里是很美的,因为毕竟女儿站在了多少人梦寐以求,象征着实力和荣耀的这个舞台上。

  谭妈妈:所以说那天挺成功的,所以我跟她爸爸,就觉得心里特别高兴,说不出来的那种高兴,很激动。

  主持人:您当时哭了?

  谭妈妈:也是激动,也是高兴,谭晶也完成了我的梦想,我搞这么多年的声乐,是我梦寐以求的。我就说她是我的化身,她都为我展现了,我很自豪。我把我学的东西都教给了我女儿,因为她是我的学生,她也是我的第一个学生。我在北京学习的时候,连试唱练耳,带钢琴,带声乐,我全部都学了。1986年回来给她买了一架钢琴,我对她从小要求很严格,我知道对于年纪很小的女孩子来说,练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谭晶:太枯燥了,我后来实在学不下去了,我经常弹着弹着,就在钢琴上睡着了。然后我妈妈过来以后,就脑袋上这么来一下,就醒了,又开始弹。

  主持人:以前你们去演出的时候,她都跟着?

  谭妈妈:对。她每天都跟着,她睡觉的时候都睡在我们道具箱上。因为我们那会儿属于文工团,又要唱,又要跳,又要演。文工团的演员都是这样的,而且我跟她爸爸演出都特紧张,都顾不上她,哪天她要是睡着了,就硬把她从道具箱上抱起来,弄醒她。

  主持人:有没有一家人同台唱歌的经历?

  谭妈妈:我们一家三个人,是我们市里的台柱子。

  主持人:那会儿谭晶多大?

  谭妈妈:也就九岁、十一二岁,一直跟着我们演出,《洪湖水浪打浪》《妈妈教我一支歌》。后来她稍微大一点,到十三四岁,就开始独唱了。

  军歌嘹亮

  我是军人,我做我该做的

  作为和平年代的军旅歌手,每年谭晶都要下部队演出两百多场,多少边防哨卡,孤岛冰山,都曾留下过她的身影和歌声。一次 在某汽车团演出时,谭晶得知战友们,第二天就要出车进藏,她连续唱了四遍《青藏高原》。那眷眷深情,拨动了每一位战士的心弦。

  2003年5月初,非典肆虐之时,正在新疆演出的谭晶,从电视上看到白衣战士感人的事迹后,在扁桃体严重发炎的情况下,她马上飞回北京,为那些刚从非典一线撤下来休息的医务工作者们演唱。

  主持人:其实医务工作者都还戴着口罩的,都戴着,所有人都戴着,但是你唱歌不能戴口罩。

  谭晶:我不能戴口罩。我戴口罩,没法唱歌了,而且他们都没想到,我会跟他们走得那么近。所有人都觉得,所有的演员都应该站在台上唱,很少有走到医务工作者当中去的,但是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军人,我就要做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我为他们带去的就是一份欢乐,就是让他们在这里安心地工作,去拯救更多的病人,我想我做的就是这样。

  主持人:在那个时刻,你会更深刻地理解到,人跟人之间的那种信任。

  谭晶:对,没错,真的是,他们感觉我跟他们握手的时候,我能看出来他们眼睛都有一点点,惊诧的那种感觉。

  主持人:就觉得怎么会,这个人这么胆大,但你心里真的不怕吗?

  谭晶:我不怕,我觉得肯定能战胜,就是那种感觉。我觉得应该没有问题。

  为孩子歌唱

  捐资30万元,让他们有学上

  一棵树无论它有多高,它的根始终都在故乡的那条小道上,今天事业发展越来越顺利的谭晶,始终没有忘记她家乡的父老乡亲,和那些失学的孩子。在她的老家山西新绛县,她捐资三十万元,兴建了一所春蕾学校。

  主持人:春蕾学校现在取得了很大成绩吧?

  谭晶:募捐义演时是有两个女孩,一个是叫郝娟,一个是陈喻,她们两个人都是家庭非常不幸。我捐助的这十个春蕾女童当中,陈喻是最有进取心的一个。她经常会给我写信,汇报她的情况。而且到现在为止,她的考分也是排在全县第一第二的,所以我特别感到高兴。

  主持人:我们深深地被这些故事感动,谭晶也让我们感动。这可能跟谭晶你小时候,在姥姥身边长大的经历有关。

  谭晶:对,因为我从小,我妈妈在北京学习那两年,我是在我姥姥家上的小学,我身边有很多的同学,她们经常不来上学,女孩子要帮着家里做家务。当时就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同样都是女孩,同样都是一样大的年龄,为什么她们就不能有正常的学习生活?我当时就在想,如果要是有一天,我要是有这个能力的话,我一定要尽我自己能力去帮助她们。所以我在2004年的时候,就在我们山西的榆次经纺礼堂,搞了一个义演,当时大家都是踊跃捐款,真的是很感动,我几次落泪。有的人,从二楼的楼上往下扔钱,我们上不去嘛,那个礼堂有二楼。就往下面扔,所以我真的是非常的感动,我也被大家这种爱心所感动。

  主持人:刚才在MV里有一段,你系着孩子们给你系上的红领巾,边走边在擦眼泪。

  谭晶:就是那次奠基仪式,我没有想到,村里的老百姓们都知道了,从村口就开始站着迎接我。

  主持人:一路的老百姓,有给你送花馍馍?

  谭晶:我们那儿花馍馍,就是送给客人的。

  主持人:还有就是西红柿黄瓜什么的都给你拿来,就让你特别感动。

  谭晶:这是他们对好心人、对帮他们的人,最朴实的表达感动的方式,所以我也觉得特别地感激他们,因为是那方水土养育了我,我应该去回报他们。

  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供稿

  2007年第一期“热一周-人物”今天正式与您见面了,今后,每周一,我们都会有您喜欢的、好看的人物故事在等着您。

  “热一周-人物”讲述的是明星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你会发现,明星也有与我们相似的一面,是的,这里的明星同时也是普通人,他们有着与您一样的喜怒哀乐。您想了解哪些明星的故事?欢迎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我们将努力满足您的需求。

  热一周-漫娱堂预告

  明日的热一周-漫娱堂将为您带来最新的美图和最好玩的娱乐报道,敬请关注。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