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娱乐专题搜索:
影音娱乐

北京图书订货会高层论坛昨举行出版业五大生态弊病成众矢之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08:19 东方网-文汇报

  中国书业正处在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1月10日,在北京图书订货会首次举办的高层论坛上,我国出版业界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们,将着眼点直接切中行业诚信缺失、竞争无序、产业链断裂等一些阻碍书业发展的弊病,并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环境,推动书业良性发展。这一来自书业领导层的痛陈当即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在论坛上宣布,将2007年定为出版规范管理年。整治图书高定价低折扣、出版产业链环环扯皮等不良现象,将成为今年工作的重点。

  供给大于需求读者严重分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在论坛上指出,在我国,对图书的总需求主要是团购和个人购买。近几年来,团购中的大户——高校

图书馆把有限的经费优先用于保障数据库、外文著作以及连续性出版物即学术期刊的采购,相应减少了对国内图书的订购;而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调查,近6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又持续走低,人们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报纸、期刊、手机尤其是网络等快餐式阅读越来越流行,阅读人群分流的现象十分明显。与图书阅读率下降相反,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提高,从1999年的3.7%增加到如今的30%。与总需求下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图书供给总量持续扩大,供给能力提升。就作为图书源泉的作者而言,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知识获取范围和速度都进一步扩大,节约了信息搜寻时间,创作能力大大提升;另一方面低水平重复出版十分严重,有创新性和独创性观点的图书精品很少。

  依赖教材教辅书业结构失衡

  有数字显示,这两年来教材教辅读物一直保持狂飙性增长。目前全国教材教辅种类数以每年38.6%的速度递增,去年超过6万种,几乎占了图书总量的三成,总印数达38亿册,占图书总印数的57.58%,这表明我国图书出版界对教材教辅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而一般图书尤其是大众畅销书和专业图书的运作模式没有形成,调整和优化出版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供应链条断裂面临诚信危机

  在昨天的论坛上,最热烈的讨论是有关出版产业链上的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潘凯雄对该社在发行《哈5》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不堪经历有这样的描述:《哈5》中文版首印120万册,发行一抢而空,各书店、二渠道争抢要书,于是出版社紧急加印了40万册。谁知道40万册还没发出去,出版社就收到20万册的退货,而这些退回来的书因为摆放问题,已经造成了污损,将无法再卖给消费者,给出版社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其实,类似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遭遇,几乎是各家出版社共同的“痛”。据了解,书店基于各种原因盲目订货、不担风险的无条件退货,或者把销售所得的现金用于多种经营,把本该支付给出版社的资金挪作他用,拖欠出版社的正常还款等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尖锐。潘凯雄说,对这样的现象,作为出版人更多地感觉到的是一种无奈。诸如此类的事件越来越多,整个图书出版供应链条出现了混乱和断裂。

  营业面积增大书店生存困难

  周蔚华还指出,一个健康的图书市场应该是多样化、功能定位各异、在竞争合作中共同发展的销售市场。但现在的情况是,一些书店营业面积越来越大,使得中小书店以及专业独立书店生存困难,一些颇具特色的中小书店和特色书店惨淡经营、纷纷倒闭。而连锁经营模式、俱乐部销售模式并没形成有效运转。

  书评系统欠缺客观批评太少

  书评也是图书出版产业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出版产业的延伸。一个健康的出版生态需要良好的图书评价系统。可现实情况是,图书评价系统不完善,公正客观的批评太少。如今的书评,互相吹捧的居多,炒作痕迹明显,书评和广告并没多少差别。有不少书评家隔三岔五地出现在研讨会的现场,评论文章也频见于报端,但是往往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这部作品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如此,公正客观的批评又从何谈起?

  本报记者陈熙涵

  (本报北京1月10日专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