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娱乐专题搜索:
影音娱乐

一个过度交往的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09:20 南方都市报

  十年网络关键词

  七十二变

  中国文化生态十年备忘录Ⅳ

  Chat

  网络聊天

  Chat一词,在中古英语中有“急促而含混不清地说”之意,现在通常指非正式地闲聊、搭讪。如果把chat变为chatter,就有了喋喋不休、无比聒噪之意。作为行为交往方式之一,闲聊与搭讪绝非外来词,但改变现代行为交往的技术却都是舶来品,不断完善的聊天工具缓解了远距离交往之困苦。

  说到对话、通话、聊天、通信,当然要提电话。贝尔是专利局认证书许可的电话发明人,但实际上,在1886年之前,法国人鲍萨尔、德国人赖伊斯已经作了早期的设想与实验,E·格雷、爱迪生也在同时段为电话的改进完善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1796年,英国人休斯采用以话筒接力传送语音的办法,并将之命名Telephone,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00年,国内16台市内电话出现在南京,电话正式开始中国的缓慢之旅,中国以极其痛苦难堪的方式赶上了现代化的尾班车。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电话完成了由不稳定到稳定、由有绳到无绳、由一对一到多对多、由不兼容到扩大兼容、由声音交流到文字符号互动的自我转换。电话连接技术的不断改善,集成电路的出现以及光纤的应用等,为互联网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聊天工具其实就是电话的技术延伸——要知道,在没有宽带之前,电话线可是网络用户不可缺乏的配件。在中国,早一批的网民,都需要到电信局拿身份证开户,通过电话线,电脑和电话“并联”。

  网络上的聊天技术进步,取代了电话的部分功能,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通话成本。最早的聊天圣地是各类聊天室。就国内而言,最早的聊天室已很难考证,碧聊算是曾经异常火爆的群聊地带。

  聊天室的火热之后,是人人共享各类常用网聊工具——亦称即时通讯工具,诸如ICQ、mIRC、QQ、TM、MSNmessage、YAHOOmessage、IM、网易泡泡等。其中,ICQ最早出现,先由以色列人发明,后由美国佬收购,在短时间内就“风骚”整个网络。在中文世界,普通人群更接受QQ,专业人士更偏爱页面干净明朗的MSN。虽然各种聊天工具都有着强大的兼容功能、绑定功能,每一种聊天工具都有着“混搭”倾向,但上述软件主要功能仍然是聊天通话。而聊天的目的无非是从交往到过度交往。中国,就是一个过度交往的典型社会。

  聊天的习惯在中国一直人气很高。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中国社会转型,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化,大院、胡

同居民开始迁往单元楼。居住方式的改变,让中国人面对面的传统对话习惯暂时小范围内中断,中国式的集体生活向个体生活过渡,毫无隐私的时代向略微有隐私的时代过渡。

  然而,这一短期状况因网络聊天的介入而得到改变。90年代后半期,网络聊天汹涌而至,各个聊天室聚集了最精英的人群,刺激了最具创造力的语言高潮,“全民”的道德越轨、精神冒险,在网聊运动中找到了最合适的着陆点。那些零星而孤单的、散佚在民间或遗留在历史中的思想火花与精神剧痛再度显灵,现实中的苦闷与恐慌在虚拟社区的语言交往中得到了互助与伸张。网聊使网民的个体性日益得到凸显,有限而卑微的个人自由,不仅体现在与陌生人的交往,更体现于“我手写我口”的自由表达。精英浪潮之后,必是大众盛世,无论是权威还是威权,谁也挡不住知识与技术的普及,人类在“进化”,网聊也在“进化”,精英逐渐引退直至Blog出现,文字聊天升级为语音、视频,群聊变为私聊……短短十年,网络聊天顺利完成了由精英至大众再到分众的转换,体现了最成熟最自然的社区发展规律。

  在由大众群聊走向分众私聊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力量在为其护航,那就是静默。自由主义先驱、法国思想家邦雅曼·贡斯当曾说:“大量聚集在一起的人们会有大量的冲动。他们几乎总是受着同情心的左右或正义感的约束。”大众群聊一定会有“大量的冲动”,国人对他人常态或非常态生活的粗暴干预早已在聊天空间死灰复燃,网络语言由温良自娱走向暴力血腥,语言的陷落不仅在于语言的粗鄙化,更在于语言的聒噪。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静默力量对抗了“大量的冲动”。静默是一种行为交往方式,聒噪也是。如果没有静默做精神担保,聒噪不可能安全着陆,冲动迟早会破门而入。静默才是网聊时代馈赠给我们的最宝贵最优良的美德。

  胡传吉

  图:

  图为皮影戏《西厢记》。网络聊天的兴起,大大拓展了民众的生活与交际空间。同时,“网恋”、“一夜情”等汉语新词汇的产生,也迫使传统道德空间和传统情感交流方式,日益退缩到一个尴尬的领域。在中国传统中,“情挑西厢”表达一种道德的危险:在一个封闭空间,男女如何绕过围堵传递情感?如今,这种境况已经不存在了。故选择《西厢记》为配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