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感动,流淌在每一天 长征路上的250个日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12:25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唐小清 哈尔滨籍队员樊朝曦和姜涛所在的《我的长征》队伍于2006年5月1日从瑞金出发,2007年1月5日在甘肃会宁会师。队员共行军250余天,徒步行走6100多公里。日前,已胜利凯旋的樊朝曦和姜涛回到哈尔滨家中,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两位长征队员。在漫漫征程上,他们以亘古长存的长征精神来重走长征路,他们说——— 感受到了长征的艰辛 “70年前,红军们到底做了怎么样一件事情?长征到底有多苦?”在跋山涉水走过长征全程后,记者面前的哈尔滨籍队员、哈工大华德学院的樊朝曦和姜涛面孔黝黑。 自5月1日,从瑞金出发,一路上,队员们走过柏油路、水泥路和沙子路,也跋涉过黄土路、没漆盖的烂泥路、除了沙漠,他们什么路都趟过了。头几天,队员们在山山水水中感觉新鲜:哇!真美。会兴致盎然地唱上一句“我要飞得更高!”,可终日穿梭于山沟间,脚上磨出大水泡,只听到脚步声和鸟声,偶尔才会看到向你微笑的老乡,每日长途行军,路途漫漫,刚走过峭壁悬崖,又过草地,爬雪山,时而,落石从天而降就掉在队员脑后,时而山体滑坡、泥石流就在眼前,他们遇到过毒蛇,随时随处都有危险。队员曾从山崖上翻落下来摔伤,在雪山上出现高原反应,呼吸都艰难时,受到挑战的不仅是队员们的体力和毅志力,还有生命。 姜涛感叹地说,这次长征让我震撼!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没有粮食,还有敌人的飞机大炮……我的亲身体验告诉我,当年红军真的是太伟大了!这群人很了不起!而且当年长征的红军中有很多是十五六岁的孩子。24岁的樊朝曦动情地说:在最惨烈的一次湘江战役上,一位比我还要年轻的红军师长在突围时重伤被俘,在敌人的担架上,他剖开受伤的腹部,掏出自己的肠子拉断英勇就义,而此时,他的第五军团第34师的全体将士们的鲜血已将滚滚湘江水染红……你知道,每走一段长征路,都会挖掘到这样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我们的心灵就是这样一次次被震撼的。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壮举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尘封在教科书里的历史就是这样鲜活起来。 身上多了一份责任 250天来,《我的长征》队员们心酸的是,曾为中国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革命老区的人民仍旧过着贫苦的日子:满目是破旧低矮的泥草房,卫生条件差,道路不通,很小的孩子们上学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的山路,而学校也只是一间湿冷简陋的平房,一块小操场、一个自制的歪歪扭扭的篮球架;冬天炉子取暖所用的柴火是老师带学生们上山砍来的;在一间中学不大的宿舍中,竟然上下两层、密密麻麻地挤着40个学生的床。每个夜晚,在每一个有灯光教室的窗外,都有一群孩子借着透出的灯光在孜孜不倦地读书,每看到这样的场景,都让我们辛酸。 然而,这样强烈的求知欲却常常因贫困而被迫夭折———因拿不出每年一百多元的学费,他们不得不辍学!“记得我们在一个学校的操场上用餐,学校为我们做了肉菜,而学生们的碗中却只有咸菜和馍,当时我们都受到极大的触动,大家不约而同地夹肉给孩子们吃,而孩子们却笑着跑开了……”樊朝曦眼中闪动着泪光:老区人民的淳朴善良令人动容,他们自己不舍得吃,却把最好吃的鸡蛋塞到队员手中;借住在老乡家中,人们把热呼呼的火炕让给队员,自已却住在偏房中…… 走在长征路上,队员们发现:你是名战士,在我们身上不仅是多出一些水泡和老茧,肩负的不仅是光荣,还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大家坚持要走好长征路,尽己所能地援助老区人民。 体味到了人间真情 回顾整个过程,是艰难与欣慰相伴的路途,是执着与坚持共酿的圆满。朝曦与朝夕相伴的队员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她特地提到,在“我的长征”路上,麻阿姨摔伤了,仍顽强地坚持了一个月,后拍片子发现腰椎已骨折,队长宣布她离队并说“让我们26个人再报一下数时”大家都泣不成声了……一下午的行军,大家都特安静,只低头走路,再没有人唱歌说笑了……要知道,是队员们彼此间互相帮助关怀、鼓励,支撑着一路走来,而麻阿姨就像我们的妈妈。在最危险时,你可以把手和生命都交给了他,那是种怎样的感情?那种信任与默契,那种艰险中的不离不弃,使这两个20岁初头的年轻人在长征的历练中成长着。与别人不同的是,作为哈工大应届毕业生,樊朝曦除了白天急行军外,夜里还要熬通宵写论文,最终,樊朝曦以超人的意志力完成了毕业论文。 这对情侣带着浓浓的长征情结说:长征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对我们的灵魂是一次清洗、一次陶冶、是一个升华,那种感受大不一样。我们感受到一种信念与力量,长征是值得中国人民永远记忆的历史。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