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余秋雨开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03:03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徐颖

  在昨天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中,余秋雨讲述了中华文化应该选择的记忆,并论述了中华文化的三大优点和三大缺憾。余秋雨认为,“中华文化是唯一没有灭亡的古文明。但中华文化太多,我们要选择记忆当中最重要的部位,按照国际的语言叫做寻找中华文化的宏大记忆,或者重要记忆。”

  余秋雨认为,中华文化存在着五大重要记忆。第一个记忆是对商代的记忆。中国古代有夏商周,但是夏代到现在为止还缺少实证考据,能够有实证考据的是商代,因为发现了甲骨文,把商代的情景全部告诉了我们。第二个记忆是诸子百家的时代。那个时代出了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中国第一流的思想家,开拓了中国民族思维的黄金时代。第三个记忆是帝国时期。对于一个大国,这个建立比较重要。第四个记忆是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亚洲之中国。佛教的传入成为非常重要的记忆。第五个记忆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一个断裂处,伟大的唐王朝一折两半,中国发生了一次根本的变化。

  在剖析中华文明———这一唯一活到今天的人类古文明长寿的原因时,余秋雨提出,在文化思维方面至少有三大原因使中华文明长寿。第一,中华文明不喜欢远征。因为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它和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不一样,农耕文明对遥远土地没有兴趣,这个文明的思维慢慢影响到了政治家和文人的思维,就是对远方的土地不感兴趣。不喜欢远征对文化有什么好处?一句话就是:在古代世界,任何远征都是文明的自杀,文明要彻底毁灭就是去远征的时候把文明当做武器。第二,中华文明不喜欢极端,虽然也有过极端的时代,但是时间比较短,很快恢复到不极端的时间。第三,就是中国人不喜欢无序。

  余秋雨同时又尖锐地指出了中华文明存在的三大问题,“用比较温和的语言叫不在乎,或者说不应该。”这三大问题分别是,第一,不在乎公德。中国人不缺少道德,但是家庭和朝廷之间还有一块公共空间,中国文化没有关注过。第二,不在乎实证。中国文化漫长的历史上讲的是忠和奸,是和非,但不讲真和假。第三,不在乎创新。一讲到文化全是过去的东西,很难在创新的意义上往前走,对于当代的创造者很难有呼唤,很难有拥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