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的思想碰撞之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10:29 黑龙江日报

  张持坚

  田炳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思想活跃分子。他说:“我头脑里经常有二三百个问题在来回折腾。”可见他思想之“丰富”。然而,他绝不是一个胡思乱想的人,他思维活跃但不失缜密和严谨,更难得的是,时常有独特、新颖而又耀眼的思想火花闪现。他下过乡,1977年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毕业后到新华社当了十多年记者,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写了不少有质地的好文章,之后在广东下海,担任一家大型国企的老总,一边工作,一边读法学博士,博士论文的质量在当年暨南大学名列榜首。有学识,有阅历,又思想活跃,加上搞新闻养成的激情和敏感的特质,注定了田炳信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闲不住的方式,就是“物以类聚”,喜欢和同样思想活跃的人“侃大山”,用他的话说,就是“用我的思想火花去撞你的思想火花,撞出个‘山花烂漫’,撞它个‘盆满钵满’”……《思想咖啡厅———田炳信深度访谈录》,就是他和采访对象之间思想碰撞之后的火花结晶。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注意到了这些丰硕的思想之果,今年1月推出了这部20多万字的著作,还在封面的上端标了“大学生读本”5个字。其实,不仅大学生,凡想汲取思想养分的读者,都不妨一读。

  我和田炳信相熟已二十多年。我比他早几年到新华社当记者。那时我在黑龙江分社,他在内蒙古分社,虽不在一地,但常在采访时相见。

  《思想咖啡厅》共收集了田炳信对21位采访对象的访谈实录。这些各具特色的“对象”是田炳信沙里淘金“觅”来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情况多,材料多,有研究成果,又勇于直面现实,讲实话,表真情。比如,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城市群”的崛起是必然趋势,方方面面务要未雨绸缪,早作规划,然而“想长远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短视”行为太多,早晚要吃亏。生态危机的主因是人类行为的失范,而人类行为失范的背后,则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支撑的传统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因此,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文化的危机,人类一定要从号令自然的主人转变为善待自然的朋友。现在“有多少中国人在读书”?有人说,在东京地铁上,1/5的人在看书,1/5的人在看报,1/5的人在看杂志,1/5的人在看成人小说,1/5的人在睡觉。在台湾,变成了3/5的人在读报、读书、读杂志,2/5的人在睡觉。在香港,2/5的人在读报读刊,特别是八卦杂志,另外3/5的人在睡觉。在北京,有3/5的人在说话,有2/5的人在偷听别人说话。此话夸张了一点,但问题尖锐,令人警醒。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到底有多大危害,网游产业到底是带来巨大产值的明珠,还是制造悲剧苦痛的毒瘤?等等,等等,话题广泛,给人深思以丰富的资讯。

  读《思想咖啡厅》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田炳信和采访对象交流时的“即兴发挥”。采访前,田炳信认真做功课,但一旦谈开了,备好的课“拢”不住是常有的事。他头脑里那几百个问题就像转动灵敏的雷达上的一个个感应点,和采访对象的谈吐一旦产生摩擦,即刻火花四溅,而这火花必然引发采访对象的激情回应……如此这般,效果往往出人意料的好,大大丰富和深化了访谈的内涵。比如,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中国《西游记》研究会会长李安纲交谈时,李说到《西游记》是一部奇书。一个“奇”字,不知触动了田炳信哪根神经,他马上接口道:“《西游记》不仅是一部大奇书,更是一本大闲书。”可不要轻看了“闲”字。他说,长征之后,毛主席写诗“万水千山只等闲”,后来又说:“不怕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可见“闲”字了得!他又引申:当不把事当事看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有闲的人,当你不把钱当钱看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有钱的人,当你不把人当人看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有权的人。说到这儿,田炳信笑了,说:“我这话可能说得有点过。”李安纲马上说:“不,就是这样。”受此启发,李安纲说:“清代有一个叫张潮的写过一部妙书《幽梦影》,有一句话:‘能闲世人之所以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你看一个闲,一个忙,他处理得多好。大家都忙的东西你闲下来了,才能忙别人忙不了的事。”接着,他们谈应该如何忙和闲,如何有闲读书,如何读书才能做到开卷有益,如何去读《西游记》,理解里面的名词术语,人物国度等等……瞧,多有意思。这样的“即兴发挥”在书中很多。

  这些访谈,每写好一篇,先在广州的《新快报》上刊登,万把字,一整版。没想到,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网上也纷纷转载和热评。这在匆匆忙忙的“快餐”和“扫读”时代,在人们的眼光已难以长时间在纸媒上停留的境况下,是件不容易的事。

  思想咖啡厅

  田炳信深度访谈录

  田炳信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1版

  26.00元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