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窃听风暴》你有窃听者的勇气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8日14:59 黑龙江日报

  王斌

  淘碟时以“面相”(封面)给予我的感觉择取,然后再看内容简介,找自己喜欢的题材。无意中拿起了一张,封面是黑色调的,一张男人的近景赫然醒目。一张脸酷极,刀削斧凿般的脸部轮廓吸引了我,表情冷峻。我看了一下片名:《窃听风暴》,封面上的“他”戴着耳机神情专注。

  我看了,很快就入了“戏”,并随着剧情的深入而感叹不已。真是一部好电影,甚至是我近年来难得看过的好电影。

  “他”是前东德国家安全机构的特工,因为怀疑一位剧作家的忠诚程度,而开始对他的生活进行了全面监控,他的直觉后来被证实是准确的。但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信仰也因为这次的“证实”而被改变,命运也因此发生了逆转。

  那个黑色的年代于我们这代人是熟悉的,只是我们善于遗忘,因为我们不愿再去追述痛苦。记忆常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可《窃听风暴》又把我们带入了那个年代,自由被剥夺,民主也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窃听者”无处不在,命运若琴弦。这位“他”———“窃听者”在那个年代拥有着美好前程,“他”是“制度”的忠诚卫士,可以随意掌控别人的命运,“他”是那个制度下的宠儿。

  可是“他”却选择了背叛和放弃,更准确地说,在那个恐怖的岁月中“他”选择了良知和良心。

  我在想我自己,如果我置身于“他”的那个处境,当我也被那位剧作家的思想和遭遇所感召,我会采取同样的“行动”吗?面对生命的胁迫,我是否也拥有这份勇气?

  回答是否定的,尽管我曾生活在几乎同样的年代,可我不会选择“背叛”与“放弃”,我至多选择自责和愧疚。这是一个懦弱者的自白,而我承认我是怯弱的,因为害怕失去。

  “他”选择了失去,守护了一个无畏者的生命,却失去了“他”已然拥有的荣誉和地位,这是“他”心甘情愿的选择,这意味着他选择了正义,以“他的”职业敏感,“他”定然知道“选择”的后果将意味着什么。

  人在漫长的生命中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选择,重要的在于我们能够选择什么?萨特的哲学命题:存在即选择。在这部电影中彰显出它的魅力和震撼,我惭愧了。

  “他”的“选择”是在被守护者完全不知的前提下做出的,这更衬托出“他”的伟大。让我感到震撼的还不仅仅来自“他”的“选择”,还有随之而来的命运。

  写到这儿我心情沉重,一派悲怆之情在我胸中涌流,“他”是无愧于自己的一生了。

  柏林墙终于在欢呼声中被推倒了,人民迎来了彻底改变。镜头再次拉开,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情境:“他”———一个曾经的特工及“监听者”,一个享有社会特权的人,因为“选择”而成了一位社会底层的垃圾工人,”他“拉着垃圾桶,默默地行走在喧嚣的闹市中,无声无息,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世,也没有人再来关心“他”的身世。这是一个只关心自我欲望的时代,人们关心的只有财富和名声。“他”成了一位被现世遗忘的人。“他”就这么默默地在凛冽的寒风中走着,走着,至多,只是顺手裹紧大衣的领口,因为天寒地冻。

  剧作家在被公开的档案中发现了自己被莫名掩护的原因,并追寻到了“他”的行踪,他看到了“他”在萧萧的寒风中踽踽独行,手中牵拉着“他”现在的身份象征———“垃圾桶”。

  时间像流水般无声地消失,终于有一天剧作家写下一本小说。“他”出现在书店,看到了在书的扉页上写下的献给“他”的致辞,“他”不动声色地买下了这本书,只是给售货员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是他写给我的。”

  电影在这一瞬间戛然而止,留下了无尽的回味,我心中竟荡起了一丝悠远的苍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