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三将军”的传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1日03:03 重庆商报

  古城重庆,历史悠远,巴渝民间,故事甚多。远的姑且不说,单是明清史事传说,至今仍留在坊间里巷的便为数不少。比如:三将军的传说,炮打人头山子落长寿县的故实,细说起来都与三门大铁铳大火炮有关。

  明清时期的重庆城,主城区安置的大炮有几多?据清乾隆《巴县志》中的重庆古城图来看,通远门内左侧的五福宫顶上之桂香阁处,标明有“炮台”两字。而城内的洪崖门与千厮门之间的城垣边有条“炮台街”,《四十年代重庆城区街道图》中也标注很明确。这说明,主城区在旧时至少有两座大炮两座炮台。

  山城重庆,两江环抱,山高水险,自古便有“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之说。也正因如此,重庆城从来都是易守难攻的。到了明崇祯末年,朝纲不振,天下大乱。公元1644年初夏,张献忠率领他的大西军,由两湖溯水西上,直奔重庆杀来。为防堵义军攻城,官府这才在江津铸造了三门大炮,分置于渝城南北三岸,临江据险,拱卫重庆,以保万无一失。

  三门大炮,运抵重庆,重庆人见了稀奇,乡人因形取义,给它们起了个雅号-“三将军”。“三将军”,原来指的是三数,因三门大炮外形功能,乍看并无什么差别,称其为“三将军”实则是将其拟人形象化更近乎有些神化了。意思是这三门大炮犹如三员虎将,威猛无比,有了三位将军坐镇重庆,巴渝主城便可高枕无忧了。

  三门大炮统称“三将军”,是夸张拟人说法。虽然三门大炮的外形酷似同出一脉,但其口径尺寸还是略有些许差别的。第一门大炮,口径为一尺八寸;第二门大炮,口径为一尺六寸;第三门大炮,口径为一尺四寸。既然口径尺寸有大小,其杀伤力自然就有强弱高下之别了。为便于区分辨别,人们便以其威力大小和据守关隘的重要与否,逐一分出了各自的名份,于是,才有了“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的叫法和各自的派场。

  “大将军”火力威猛,首当其冲,坐镇在南岸大佛寺与白沙沱之间的一俗名“石龙过江”处的上首,临江据险,面对水路,直指长江,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慨。“二将军”坐镇江北,作为渝城第二道防线,殊不知从朝天门运送过江时遭遇夹码水,深坠江底,还没到达驻地,早没有了踪影。“三将军”雄踞洪崖门城垣上,封锁两江,其地得名炮台街。

  三将军虎控渝城三岸,其状甚是威风,其威力究竟多大呢?相传江北溉澜溪下首有座人头山,山上常闹鬼作乱,致使船翻人亡,惨剧屡见不鲜。为荡平妖魔鬼怪,三将军大发神威,一炮打去,世道平安。据说,这一炮不仅踏平了鬼怪,还威及人头山背后不属江巴二县管辖,而归长寿县所有的那一幅地面。民间这才留下了一句土语:“炮打人头山,子落长寿县。”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或云“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哪知道张献忠临阵变法,出奇兵袭江津,取陆路从佛图关大破明军。打这以后,清政府为确保渝城不破,这才在通远门处筑炮台,置大炮。五福宫桂香阁有炮台,正是因此而来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