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 趁亲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7日04:06  重庆商报

  不久前,一位老朋友突然逝世了。朋友的儿子非常悲哀,在电话里哽咽着对我说:“我的妈妈历尽艰辛,养育了我们兄妹几个。她老了,我却常年在外,就连她病了也没有回家看看。我没有尽到孝心、很后悔……”他说的是真心话,我能理解,我的眼睛也潮湿了。

  孝的观念,在我们国家源远流长。“百善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在革文化之命的那些年月,孝敬父母和老人也竟然被当作旧观念、旧传统加以挞伐,似乎反之才是新潮。现在已大大不同了,倡导敬老养老已成了人们的共识。特别是那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在央视唱响以后,孝敬父母已深入人心。

  但事物往往是有差别的。事实是:认识到了,有了孝敬父母的观念,不一定都做到了。当然,他们未做到也有未做到的种种理由,忙工作,忙学习,忙于管教子女等等。总之,是抽不出时间,有意无意冷落了父母。有的虽然回家了,但两手空空,不带一点礼物(其实做父母的并不是少那一些东西),只带一张嘴回家。或者是虽然回家了,也不愿下厨房动动手,倒像客人一样在旁边坐着,仍然让父母操劳。有的等到上桌进餐时,对自己的宝贝宠爱有加,把最可口的菜第一筷子夹给宝贝,也不夹给父母。直到父母离世了,方才感到为时已晚,后悔莫及。

  我最讨厌的是那种“薄养厚葬”的旧习俗。父母在世时,要供养舍不得,等到死了,反而来大操大办,讲排场,花费再多也不吝惜。试问:这对死者有何意思?做得再豪华,死者也不知道,更不能享受。俗话说:“烧钱化纸,以缅阳人”。一切都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看,风光风光而已。与其如此,为什么不在父母活着时做在前头,让他们活得高兴,活得称心呢?此种情况,在农村尤甚,人死了,再穷再困难也要绷面子,大吹大唱,吃吃喝喝,办个几十桌酒席非常普遍。“活着不孝,死了乱叫”,这已成了少数不孝子女的写照了。这种旧习俗不知道何时才能改变!

  年老的人过去有个说法叫“风前烛,瓦上霜”,听起来也许有点悲观,但事实就是如此残酷。老年人的生命很脆弱。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做子女者要多为老人着想,要趁父母尚在,多尽些孝心。有人说得好:孝敬老人不能等。记住“子欲养,趁亲在”,千万不要留下“子欲养,亲不在”的痛楚,抱憾终身。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