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林军"要走出象牙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15:28  新民周刊

  融入社会,切入当代,对长期来在体制内运行的上海油雕院来说,是走出困境的两条必由之路。

  撰稿/沈嘉禄(记者)

  上周,上海油画雕塑院在松江新城召开了一个年度创作工作会议,亮点之一是特聘来自北京的4位声名显赫的美术评论家范迪安、邵大箴、殷双喜、水中天和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为学术主持。但是记者注意到另一个信息或许更有现实意义---上海油雕院负责学术的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俞晓夫再三强调:数十年来以"御林军"定位出列的这个学术机构已经清醒地看到来自体制变革以及国际文化环境、市场的多方面压力,决意要走出曾令画家们自我陶醉不已的象牙塔。

  在上海,属于体制内的美术单位只有4家: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中国画院和油雕院,两家美术馆的功能主要在展览,真正搞创作的是后两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仿效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一套体制。拿油雕院来说,工作重点就是执行上级布置的创作任务,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但在市场经济启动后,当艺术市场不停地掀起波涛时,画家们再也不满足这个身份了。

  俞晓夫对记者坦言:"整个上海有数百个美术机构,包括创意园区、画廊、艺术中心、美术院系等,与它们发生关系的画家显然能获得更大的自由与空间,油雕院处于包围之中,曾经的优越感失去了,被边缘化了,队伍不整,人心涣散,创作力量下滑,是油雕院的现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油雕院只剩下华山一条路,必须走出去。"

  油雕院想出的招数有两个:一是融入社会,一是切入当代。

  所谓融入社会,就是通过办画展来实现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的价值追求。去年他们通过举办"精神与品格---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研究展",取得了与北京联合办展的经验。另外,在由国务院发起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历史画的竞标中,油雕院承担了除国画以外的几乎所有的油画与雕塑的创作,显示了不俗的实力。今年在刘海粟美术馆有个"蓝本与创造"年度展,还有两个配合重大工程的画展,但最重要的亮相是在2008年奥运会后,去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院展。俞晓夫给出的理由也很实际:"一是上海目前缺少大腕级的画家,没有北京方面的肯定,你在上海再厉害也不算什么。二是给你一个最高的平台,让你来表现。天下事,实际上就是以成败来论英雄的。我们艺委会想通过这个展览将油雕院全体创作人员拧成一股绳。"

  上海油雕院的创作力量主要有两拨,一拨是50岁上下的具有很强写实能力的具象画家,几乎集中了上海的精锐。还有一拨是30岁上下的青年艺术家,他们是在对传统的颠覆中成长壮大的,是吃"狼奶"的一代,对当代艺术很敏感,也很有想法。俞晓夫说:"我们如果把这两拨力量整合起来,到北京去就胆子大了。"

  另一个问题是"切入当代",如何切入?作为具有古典主义气质的写实油画家,俞晓夫明智地搞起了"统战",他在不久前提出了一个"新具象"的概念。他是这么解释的:"我想把传统的架上绘画让位给新具象绘画,因为传统的写实绘画在西方已经被消解、被贬低,使之边缘化了,再妄自尊大就不利于对外交流。另外,新具象的概念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除了经典,还可以玩一把表现制作、巴塞里茨的制作、毕加索的制作等,甚至可以延伸到空间装置、综合材料等。"事实上,纵观近年来上海写实油画的创作态势,从题材到观念、技巧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以这位写实高手再三强调:具象绘画在切入当代社会时生命力是相当旺盛的,既能完成重大题材创作,又能以灵活的姿态切入当代,与当代艺术结盟,这是其他艺术样式做不到的。

  形势迫人,"御林军"再也无法安坐象牙塔了,与其"被养着",不如"自找出路",一向优越感极强的画家们这一次算是清醒了,他们要携手走出"彼得堡",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