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生活的快乐与安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10:17  南方都市报

  影像笔记·费里尼之《阿玛柯德》  □ 苏童

  一部真正完美的电影,往往令评论者处于无话可说的尴尬境遇,《阿玛柯德》就是这么一部完美的电影。我看第一遍的时候就有“惊艳”的感觉,但不知道这样的观感从何而来。

  电影的主题是明确的,故事却没有既定的线索,从头到尾,观众像是看费里尼坐在满地的彩色积木堆里,随手东挪西凑,动作舒缓,面带微笑,搭出一个美丽的图案,是童年的记忆。正是那绚丽到奇异的图案,令我们满足,却不知道为什么满足。

  青春的骚动与不安

  最先出场的是蒲公英,蒲公英四处飘散,意味着春天要来了,也定下了电影温暖的春天般的调子。街道上狂欢的人群每天都在迎接春天,而少年蒂塔,则在迎接他迷乱的生理上的春天。

  蒂塔在历史课上得了零分,他找历史老师去理论,历史老师说,笨蛋,某某将军战死的时间是公元59年,不是1869年!蒂塔很不服气,他委屈地为自己的错误辩解,“为什么一定得是59年,为什么不能是69年?”

  蒂塔很喜欢用小便来发泄他的不满,他和同学在课堂上用管道连接的方法,将尿液输送到女数学教师的皮鞋下。他看电影的时候借助影院的黑暗从楼上对着楼下面小便,把一位绅士的帽子弄脏了,害得他父亲赔偿人家买帽子的钱,蒂塔自己则被父亲修理了一顿。

  蒂塔家的餐桌是典型的意大利大家庭的餐桌,三代同堂,不仅有自己一家,还有叔叔和婶婶,进餐和吵闹争执总是同时进行。一个任劳不任怨的父亲,总是牢骚满腹,全世界都欠了他的债。母亲是任劳任怨的,但她突然发作的时候也够歇斯底里的,一会儿威胁要在全家的饭锅里下毒,一会儿又扬言要自杀。母亲把她和丈夫的受苦看成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她还这么“睿智”地威胁过丈夫,“你要让我成为寡妇,我就把你杀了!”蒂塔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对菜肴中的香料特别挑剔的祖父,他辛苦一辈子了,有权利挑剔,还有一个只知道吃喝跳舞的叔叔,他没有权利挑剔,所以总是闷头努力地吃。蒂塔还有一个叔叔叫特尔,不在家里,因为他住在精神病院里。身处这样一个可爱的嘈杂的家,除了蒂塔惹事,一般来说他并不是家庭的中心,但蒂塔自己的生活是有中心的,那就是他青春期的骚动和不安。

  蒂塔的骚动总是受到各种难以预测的打击。他去教堂做告解,神父一边擤鼻子,一边尖锐地提醒他,别告诉我你最近没有自慰。蒂塔的骚动之苦无法告解,他迷恋小镇交际花格兰蒂斯卡,跟随她去空空荡荡的电影院,壮着胆子坐到她身边,手也义无反顾地上去了,可是格兰蒂斯卡从好莱坞电影中醒过来,问他的是,孩子,你在找什么?蒂塔后来难耐其骚动之苦,在杂货店关门之前闯到了老板娘身边(又一个肥壮的丰乳肥臀的女人!难怪费里尼后来多次坦率地向访谈者承认,他对这个类型的女人有兴趣。)蒂塔表达他的欲望自然有他愚笨到可爱的方式,他一次一次地把铁塔般的老板娘抱起来,但受到感动的老板娘最后只是让蒂塔吸了她的乳房,算是嘉奖,然后就勒令蒂塔滚出去了。蒂塔在杂货店的遭遇还不如在电影院里,老板娘是把他当成一个婴儿对待!这次遭遇让蒂塔又羞又气,加上抱起胖女人体力透支,蒂塔病倒了,只有在病床上,蒂塔才向母亲口齿清楚地说出了他的苦恼,“妈妈,我没有女朋友!”

  费里尼的电影对性的表达通常是坦率而喜剧化的。在蒂塔身上,性欲的萌动炽热而盲目,因为总是受到挫折,那性欲反倒显出几分美好和可爱来,在疯子叔叔特尔身上,那性欲则是更自然也更唐突得呐喊了。疯子特尔在难得的随同亲人去农庄度假的时刻,好好的,突然原形毕露,带着一口袋石头,爬到了农庄的树上,向一个清醒的世界呐喊,“我要女人!”

  用感恩和怀念勾勒记忆

  无论费里尼怎么表白,《阿玛柯德》中的小镇生活应该就是他对里米尼童年生活的一种记忆。这记忆完全用感恩和怀念的线条勾勒,所以有时写实,有时“超现实”,但所有的记忆都是温馨的,抒情的,有时甚至是华丽的咏叹调似的,充满世俗生活的快乐和安详。一个年轻美丽的妓女整日在镇上游荡,她向别人微笑,别人也向她微笑,她到海边的工地上寻觅生意,还要编造谎话说是寻找她的猫,工人们则对她说,这儿没有猫,回家去吧,你是个好姑娘!小镇上最风情万种的女人格兰蒂斯卡五十二岁了,向人卖弄风情很多年,终是一无所获,“心中充满了爱,不知道献给谁!”但她自称不会放弃希望,后来果然坚持就是胜利,她与一个老“卡宾枪手”结婚的场面被作为电影的结尾,应该是这希望打动了费里尼。

  除了对人的记忆,费里尼用一种欣喜之情回顾了大自然为他上过的美学课。有一场雾景,拍得非常美,弟弟去上学时看见一头神奇的白牛在雾中跑过,祖父则在雾中迷了路,他向赶马车的人打听他在哪里,结果赶车人告诉他,老爷子,你就在你家门口!有一场持续的雪景(说是下了四天),男孩们和格兰蒂斯卡打完雪仗,伯爵家的孔雀突然冒着风雪飞过来,在雪地上骄傲地开了屏,如果说并非亲身经历,这一定是人想象中最美丽最奇特的雪景了。而电影中最动人的一幕是小镇的人全体出动坐着游船出海,他们身披晚霞,头顶星星,去海上守候雷克斯号巨轮,巨轮出现的时候,小镇上的人热泪盈眶,高呼意大利万岁!

  对政治话题的艺术分解

  时间、地点和人,对于费里尼,人、地点的故事可以是一蹴而就的,那么,费里尼是否就容许自己疏忽时间背后的故事呢?我们下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清醒的观众都不会忘记所谓的时代背景,是四十年代的意大利!《阿玛柯德》中的小镇生活在墨索里尼法西斯这个时代标签下,呈现的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世俗的快乐。记忆的积木为什么如此鲜艳?鲜艳得是否可疑?时间中隐含的政治话题到底是如何被分解的?最终它们又去了哪里?

  最自信的艺术是不规避风险的,蒂塔的这段童年回忆墨索里尼不能缺席,可问题是怎么让他在场?在好多人的经验里,日常生活与现实政治的结合是个难题,是个风险和隐患。

  费里尼几乎炫耀般地显示了其高人一筹之处。所谓艺高人胆大,他让蒂塔的青春期按照白痴般的青春步伐行进,小镇上的人的政治生活按另一种白痴般的理想主义去描绘,法西斯在奔跑和呐喊中完成法西斯的造型,两种白痴般的生活,一种抒情而迷惘,另一种狂热而可笑,正好亦步亦趋,一种明朗巧妙地分解了一种黑暗。喜剧无处不在,哪怕是在葬礼上。格兰蒂斯卡在等候墨索里尼的队伍中说,啊,我要摸他一下!而蒂塔的伙伴小胖子在集会上注视着旗帜上墨索里尼的画像,想象着让墨索里尼替他和美丽的阿迪娜证婚,墨索里尼慷慨激昂的法西斯口号,在小胖子听来是在为他和阿迪娜的婚礼而叫喊证婚词。而电影中最直接的对现实政治的描写是父亲被叫到纳粹的总部,纳粹问蒂塔的父亲,“你说如果墨索里尼这样下去,我就真不知道了——什么叫你就真不知道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很明显这种逼供我们也能理解,并且耳熟能详,然后就是我们不能理解的那几个意大利纳粹的做法了,他们逼迫蒂塔的父亲为法西斯的胜利喝一杯,结果蒂塔的父亲一口就吐了出来,不是因为表示气节,而是因为他们给他喝的是蓖麻油!

  这是《阿玛柯德》中最沉痛的一个镜头了,蓖麻油!也只有费里尼了,敢于用一口蓖麻油表达意大利的灾难。我想,费里尼之所以是费里尼,因为他是影像想象的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他常常在我们无法想象的时候想象,又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放弃了想象。在艺术之外,他坚持简单的真理,青春就是青春,快乐就是快乐,受审就是受审,杀人就是杀人,蓖麻油,就是蓖麻油!

  ◎苏童,作家,著有《苏童文集》等,现居南京。

  【未经许可,本版文字不得转载】

  图:

  《阿玛柯德》是费里尼1973年的作品,获得过第4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图为此片的两幅海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