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谁比谁更懂得做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09:35  金羊网-新快报

  ■管瑜

  钱钟书先生一向反对他的读者去追随他崇拜他,以他的话说是“你吃到一只味道鲜美的鸡蛋的时候,何必去打听下蛋母鸡的事情呢”?可惜这个世道并不是所有“母鸡”都有这样的情怀,为名为利,多少人拎不起放不下,费尽心思只为证明“那只鸡蛋就是我生下来的”。

  日前看过孙树培的专访,作为《还珠格格》的导演,他的名气(也许还包括身价)没有和赵薇、林心如、范冰冰一般一飞冲天,这让孙导演很有些不爽。他除了力证《还珠格格》全靠他一力打造和几个演员全靠他悉心培养外,更感叹“这些孩子不会做人”(范冰冰除外)。为了证明自己的功劳,他还爆料说“琼瑶曾铁了心要换林心如下来,甚至连回台湾的机票都帮她买好了,是我冒着跟琼瑶闹翻的危险,最终留下了她。”

  可惜,林心如没有“报恩”,这让孙导感到了人情冷漠。

  一个导演说这些话,我感到非常寒心。

  导演作为剧组的艺术总负责人,他做的一切都是分内的事情,就像医生治愈一个恶症的病人,编辑让一个业余作者底子较差的稿件见报,虽说费心劳力,可这本来就是你工作的一部分,是天经地义该做的事情,用得着挂在自己嘴边,让别人对你感恩戴德么?

  况且,给演员保守秘密,这是导演起码的职业操守,这就好比编辑有义务保护作者、医生有义务给病人保守秘密一样。孙导却不止一次说林心如被“遣返”的旧事,林心如是不是也应该怪孙导“冷漠”呢?孙导你就是这样“做人”的么?

  演员会成为明星,导演却永远是幕后的。幕后工作本来就是无名英雄,是替人作嫁衣裳的活。幕前的演员走红,导演默默无闻,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游戏规则。我们看完《董存瑞》,张良炸药包一举,定格了几十年英雄形象,人人皆知。但谁说得出《董存瑞》的导演是谁?一部《渴望》,全中国陪刘慧芳流眼泪,张凯丽从此红遍全中国,也没见《渴望》的导演跳出来说“没有我某某导演就没有张凯丽”;在北方,人人都知道“刘老根”,但谁会在乎谁是“刘老根”的导演呢?

  这就是台前与幕后的关系。就好比记者与编辑,出门在外,人人都知道明星记者,大家只会读到记者亮丽的文笔,却往往忽略编辑在背后默默的劳动,然而编辑绝不会因此与记者争功,更不会公开去揭记者的短。分工不同,自然成就不一样的际遇。多体谅一下别人的苦,少感叹一些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才会成就更大的事业。

  因此,孙导演大可不必感叹。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中为口奔驰。不是只有范冰冰那样,懂得坐该坐的人大腿、懂得喂该喂的人葡萄,懂得甜言蜜语逗该逗的人喜欢,这才叫“懂得做人”。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为人处事的准则不一样,“报恩”的方式也不一样。

  否则,以后,为了表示自己“懂得做人”,在将来的颁奖礼上,我们看到的得奖感言将会是“谢谢MTV,谢谢CCTV,谢谢我的经纪公司,我的经纪人,谢谢我爹地妈咪,谢谢我小学幼儿园老师,谢谢我的表演老师、跳舞老师,谢谢我拍××的导演,我拍×××的导演,谢谢我的拍档A、监制B、编剧C,谢谢采访过我的报纸A、电台B、杂志C……”

  

首席:谁比谁更懂得做人

  (欧志彬/编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