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正人君子的道德洁癖(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10:32 南方都市报
晚明落晖 十年砍柴专栏 东林人士几乎如现代选战中胜利的在野党一样,于天启朝初期集体上台执政。这是天启元年到四年的事,很快就集体遭受杀戮,魏忠贤的阉党不是用选票而是用暴力把他们赶下去,并从肉体上消灭他们。宋以后到明末,士大夫群体遭受惨烈之迫害,无出东林党人之右。 诚然东林党人的厄运,是由于魏忠贤乱政,皇帝完全被他控制所致。魏忠贤固然是个恶人,但他的恶并没有一开始就登峰造极,他的恶是一点点被鼓励、被引诱、被纵容而释放出来的,充当魏忠贤恶贯满盈助推剂的,是一群和东林党人有着相似知识背景和人生履历的文官。东林党与其说是被魏忠贤这个大太监所害,不如说是被文官集团内部的同类所害,魏忠贤不过是这些文官抬轿子抬出来的领袖人物。 到了东林人士集体进入要害部门时,他们的精神领袖顾宪成已死,剩下的三位元老:赵南星、高攀龙、邹元标,邹当年上谏张居正夺情,而被廷杖几乎死去,贬斥到荒服之地,几经沉浮,明白从政应当有和光同尘的艺术,不能简单地用道德的标准来从事政治活动,所以他主张“和衷”,认为廷臣不应该各持偏见,才能避免门户之争。他举荐官员时非常注意各方面的平衡,如此作为在东林人士中不被人理解,甚至有人讥笑他首鼠两端。他悻悻然致仕,在东林人士集体罹祸前死去。 而赵南星、高攀龙以及东林人士的后起之秀杨涟、左光斗等人,几乎都患有“道德洁癖”,认为正邪不两立,既然我们当权了,当然要大肆驱逐自己看不上的“小人”,什么是“小人”,当然是按照儒家道德标准去衡量,裁判者不是议院、不是法院,而是这些刚刚大权在握诸公本人,善恶标准存乎一心,并不是那么可靠。 东林党人,当然是以正人君子为主,但并非全部是君子,其所对垒的派系也并非全部是小人。但中国的正人君子有个毛病,《老残游记》中有人评论道:“清廉的人原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他一个人是君子。”这种以道德标准来划分敌我的二分法本来就很荒谬,政治远非道德评价那样可以黑白分明。万历二十一年开始的循例考察京官,是所谓“东林”和“浙党”早期冲突最厉害的一次,原因是东林人占优势的吏部和浙人沈一贯为大学士的内阁,围绕人事大权产生的矛盾,却搞到势如水火。后来到了泰昌、天启按说时,沈一贯早就罢相,顾宪成已死,这种相互对垒的局面应该瓦解了。 但在中国,两拨读书人之间结下了梁子,是很难冰释的,矛盾还会随着门生故吏代代相传。到了天启朝初期,受到重用的东林人士如果真正有大政治家的气魄,此时应实现邹元标所提倡的“和衷”,不能简单以道德的标准来对待众臣,更不能以门户之见来处理政事。但掌握铨叙大权的东林人在提拔自己阵营里的“正人”同时,不忘打击报复非自己阵营的“小人”,落下了结党营私的口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