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曹雪芹先生的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07:49  大众网-大众日报

  雪芹先生:您好!

  您可能还不知《红楼梦》选秀正搞得如火如荼吧?宝、黛、钗已真正到了民间。这证明您一直还活着,活在读者心里,因为您写出来的是“血的蒸气,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您说《红楼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现在看,选秀暗合了您的初衷。不管怎样,先生应是幸运的,自己的心血经近三百年磨洗,依然光芒四射。这真让活着的作家嫉妒。

  周末我在观看宝钗候选人5进3比赛时就想,您如果在评委席上,会有什么高论?如果在观众中,您会把短信票摁给谁?是喜欢白冰、姚笛还是蔡飞雨?抑或是邓莎、徐行?我甚至想,您是不是也不认同计票方式呢?现在投票分三块,专家票、高级评审团票、观众短信票。您可能会说,原作者也该有一票。短信票没有监督,有什么说服力呢?而专家票,李琦老头儿,胡子拉碴的,除了插科打诨,那算什么专家?邓婕演过凤姐,就成专家了?要这么说,人家87版《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更具专家资格。再看看那些所谓高级评审团成员吧,主持人说都是娱乐界的大腕儿,他们怎么选出来的?一个个心不在焉,交头接耳的,注意力还不知飞哪儿去了呢。选秀节目组应该考虑到您,即使您不能出席,也该给您空个座呀,尽管您那一票永远是弃权票,但您存在,以您的无与伦比的“假语村言”而存在。谁都能缺席,您不能“缺席”。

  第二轮比赛为“红楼外传”,剩下的4位选手分成2组,是即兴应变表演。邓莎与蔡飞雨表演的是“庙中偶遇”,规定情境是:宝钗到庙里拜佛,遇见已成僧人的宝玉。姚笛和徐行表演的是“宝钗劝阻”,规定情境是:婚后的一个风雨之夜,宝玉离家出走,宝钗试图劝阻。在“宝钗劝阻”中,姚、徐二位“宝钗”分别说出了“我已怀了你的孩子”之类的话,引起笑场。评委英达对编导设计的“宝钗怀孕”一节颇有微辞,并说这怎么越看越像现代

韩剧。我以为,引起观众的笑场,主要原因是姚、徐的这段表演没有将观众拉到戏里,说的话都太文,没有生活气息。当然客观原因是表演时间太短,气氛营造上没有展开。还有一个原因是,观众不接受“宝钗怀孕”这个事实,因为《红楼梦》中塑造的宝钗始终是个青春女子而不是一个腆着肚子的母亲形象。先生眼里的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一副“冷”性格,她绝对不会在宝玉“去意已决”后,还来段汪洋恣肆的独白的,即使怀孕了宝钗也不会喊给宝玉听。您说对不对?

  先生是不是担心选秀会离原著越来越远呢?您有所不知,现在选秀,编导的设计以吸引眼球为本,什么怪招都能使出来,这原也无可厚非,一个没有人气的节目,存在的理由就值得怀疑。我是希望看到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延伸,换言之,可以把原著当成酵母,来进行合理生发,但不可仅仅当成空筐,臭鱼烂虾什么都装。不知先生对后人的演绎怎么看?

  说真的,一开始我也对选秀是挺烦的,孩子们都神经兮兮宝玉黛玉地来报名,一门心思要进大观园,学也不上了,活儿也不干了。后来,看了几场,觉得这也是年轻人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对您作品的普及方式。不停地选,不停地PK,也就不停地强化着观众对

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同。只是代价有点儿高。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窃以为,回答了您的问题,也许就能找到进入大观园的钥匙。可是这把钥匙在哪里呢?

  晚辈如我愿一生求解!

  小逄顿首

  丁亥初夏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