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自酿苦酒:御前夸海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11:14  南方都市报

  晚明落晖

  十年砍柴专栏

  宁远大捷后,满清的皇帝晏驾,皇太极即位。这场战争的胜利有许多偶然因素促成,如满清的轻敌,明军的同仇敌忾,指挥得当,以及新式武器的使用,一场战争的胜利并不能改变双方在辽东军事力量的对比。袁崇焕自度如此,决定争取时间整军备战,便在努尔哈赤死后派使入敌营悼唁,皇太极也将计就计,愿意暂时停战,因为清廷需要腾出手来解决朝鲜问题。

  自万历年间明军帮朝鲜赶走日本人后,朝鲜对明廷更为忠诚,在辽东明清之战中,坚决地站在宗主国明朝这边,派兵支援,并提供后勤保障。皇太极果断出兵鸭绿江以南,征服朝鲜,斩断了明帝国在辽东的左手。此时,袁崇焕并非不想援救朝鲜,实在力不从心,只能利用皇太极大军入朝的空隙,修缮了明军已主动放弃的锦州、中左、大凌三城,并派兵驻守,明清双方的战场又推进到山海关外四百余里的区域,京师的安全更有保障。皇太极从朝鲜回师后,立刻攻击锦州、宁远等城,威胁京师门户山海关,锦州和宁远已固若金汤,清军铩羽而归。如果说前次宁远之战明军利用清军的轻敌取得意外胜利,此次锦州、宁远之战是双方都在认真备战后交锋的结果,意义更加重大,打破了八旗铁骑不可战胜的神话。捷报到京后,便是奖赏有功人士。当时是魏忠贤当政,是非颠倒,赏罚随意。仗本是袁崇焕等前线将士打的,可朝内依附魏忠贤的官员们纷纷加官进爵,魏忠贤的从孙——一个还是乳臭未干的孩子都加封为伯爵,大功臣袁崇焕只进一级,连魏忠贤的死党、兵部尚书霍维华也看不下去,上疏替袁崇焕抱不平。魏忠贤不但不重奖袁崇焕,而且授意言官弹劾袁崇焕固守宁远,不出兵救锦州是其暮气的表现。——在那样的政治生态中,只要官场上没抱对大腿,成绩越大会越遭人嫉恨,心灰意冷的袁崇焕辞官回家。

  崇祯帝铲除魏忠贤集团后,朝野让袁崇焕出山的呼声很高,袁成为挽救辽东局势众望所归的人物。崇祯帝下诏重用袁崇焕,崇祯元年(1628)四月任命他为兵部尚书衔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也就是说,皇帝把整个东北和首都东边天津、山东的防务全部交给了袁崇焕,他成了那时候的东北“剿总”司令。当年七月,崇祯帝在平台召见了意气风发的袁崇焕,把他视为霍去病、郭子仪之类的人物了。

  收复失地心切的崇祯帝问其平辽方略,袁崇焕随便夸了海口:“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一听五年可以解决辽东问题,崇祯帝犹如一个久病的人听到某位医生说立刻可妙手回春一样喜出望外,直截了当地说如果五年平辽,不吝以封侯做酬庸。

  一同被召见的还有兵科给事中许誉卿,兵科给事中是驻兵部的监察官员,即使是皇帝召见尚书级别的军事长官,给事中也要循例旁听,可见明朝的监察制度很有可取之处。他在廷对的中途休息期间问袁崇焕究竟有什么法子可五年平辽,因为辽东问题积累了几十年,错综复杂,哪能药到病除。袁崇焕回答“聊慰上意”,也就是说先哄皇帝高兴高兴。许给谏大惊,说:“上英明,安可漫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经提醒,袁崇焕已觉得御前夸海口的严重性,崇祯即位不久,其猜忌忮刻已让臣下印象深刻,于是在下半场廷对中袁以进为退,狮子大开口,问皇帝要钱要权,说这五年内,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要事事相应,才能奏效,而且担心被朝廷大臣嫉妒掣肘。一心想五年平辽的崇祯帝根本不和袁崇焕讨价还价,全部答应其条件,并赐其尚方宝剑,有便宜行事大权。

  如此,袁崇焕自己把自己架到炉火上烧烤了,且无路可退,皇帝等着他五年平辽的喜讯。皇帝对其希望越大,恩宠越多,后期的危机也越大,自古帝王皆薄恩,尤其是崇祯帝深得他老祖宗朱元璋对待臣下的真传:金杯与汝饮,白刃不相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