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父亲就是为戏而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08:18  大众网-大众日报

  年逾六旬的张学津是张君秋先生的长子,也是马连良先生的得意弟子。他说:“我父亲有得天独厚的好嗓子,但是光有嗓子不成。又经王瑶卿、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多位大师的指导,父亲在艺术上打下了坚实的根基,特别是他能结合当时的时代审美需求,在京剧创作上作了很多大胆的创新。”

  在张学津眼里,父亲就是为戏而生的。“就拿《望江亭》里著名的四句‘独守空帷暗长叹,芳心寂寞有谁怜。孀居愁苦泪洗面,为避狂徒到此间’来说,我现在还记忆深刻。有一天父亲一个人在剧院门口背着手,一遍一遍走着,一遍一遍念着,一遍一遍想着,我走到旁边都没发现,就那么聚精会神。后来才编出了现在广为传唱的经典唱腔。”张学津说,“王瑶卿先生帮程先生编《锁麟囊》那会儿,我父亲就坐在一边听着,自个儿捉摸着看出了唱腔是怎么个编法。”在张学津的记忆里,这样的情境在张君秋先生身上经常发生。

  据张学津先生介绍,张君秋先生的另一特点是敢于大胆突破“常规”。

  “说突破常规不是随意突破,而是在借鉴其他大师、其他行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京剧讲究‘会、通、精、化’,‘化’就是平和地融化在自己的艺术风格里。”

  张学津告诉记者,就拿张派著名剧目《西厢记》来说,传统的形式开场就是一长串散板,到张君秋先生演唱时,就改成了直接进入主题,旋律也更能接近人物的内心,这就融进了张派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形成一个流派,绝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广大观众认可你的唱法,喜欢你跟着传唱,有了‘流’,才有‘派’。”张学津对记者说,“张派”也不是张君秋先生一个人的成就,而是包括乐队、班底一班子人,几十年的磨合,几十年的锤炼,最后经过观众的检验才形成的。艺术需要脚踏实地,尤其是京剧艺术,是一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的艺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采访过程中,一个电话打到张学津先生的手机上,传来的手机铃声,仍然是其父亲张君秋先生《望江亭》选段。张学津特意延长铃声播放时间,和记者共同欣赏张君秋先生的经典之作,表情不无自豪,如醉如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