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林一峰:小众销量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15:45  南方周末

  林一峰是不折不扣的小众歌手,却比其他流行歌手更容易赚钱

  林一峰:小众销量王

  □本报记者 甄晓菲 发自上海

  “我在香港的唱片销量绝对不是小众数字,就因为我没有上电视节目,才把我划分在主流之外!”林一峰说话声音很轻,没有唱歌时那么重的鼻音,说到高兴处会突然高一点,再低下去,在嘈杂的咖啡店里不容易听清,但谈到是否小众的问题,他的声音很清晰。

  同样的小众话题,五月天也说过,不过他们说的是陈绮贞:“小众?她是销量冠军!”

  “男有林一峰,女有陈绮贞”,陈绮贞和林一峰基本上拥有相同的歌迷,他们也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抱着吉他自弹自唱,出入大学校园做巡回演唱,不做广告不做宣传,给流行歌手写歌,自己唱城市民谣。

  作为独立民谣歌手,林一峰在2003年“香港音乐最糟糕的时候”出了第一张粤语专辑《床头歌》,没做广告卖出3万张。香港IFPI唱片销量奖由此给林一峰颁发最高销量本地新人奖。同年获得最高销量广东唱片奖的李克勤表示:以前10万张才算有成绩,现在卖2万张便要开香槟庆祝了。到2007年,林一峰出了10张专辑。

  乐评人王东对林一峰的最新国语专辑《思生活》的评价是:“清淡而隽永,他身上的敏感与孤独、脆弱与乐观和如他眼神一般的忧伤,让我对他有一份强烈的信任感。”

  2006年10月底,林一峰在香港湾仔艺术中心举行了6场“一峰一人一吉他”音乐会,6场门票一天卖完。

  今年4月,林一峰在香港演艺学院能容纳过千人的剧院,举行一连五场的“一期一会”舞台剧,门票又是三天清空。

  “一期一会”舞台剧进行到最后一场,林一峰的公司突然发现仓库已经没有唱片了,连贴在墙上的样板也被歌迷买下,6000张唱片一售而空。

  5月,林一峰开始在上海、北京、南京、武汉等地做“林一峰@3G门户中国唱游”音乐会巡演,最后一场在广州的星海音乐厅,宣传词写得非常煽情:“他一流泪,整个天空都下雨。”这也是惟一一场售票演出,票价500元——超过了张学友在广州演唱会480元的最高票价。

  小时候

  林一峰自称“香港怪胎”,除了唱片发行由华纳公司负责,其余全是自己张罗。林一峰的名片上印着“life production”,life是live(现场)的谐音,这是他自己的公司,歌迷喜欢叫他“林老板”。林一峰同时兼任老板、歌手、词曲作者、和声、制作、打杂、茶水,加上一个经理人、一个助手——公司一共三个人。

  林一峰有做正式签约歌手的机会,1998年,台湾滚石唱片来香港选人,签下一个组合Bond4,林一峰是四人中的创作主力。

  他只在台湾呆了几个月,没等发第一张专辑就因为“个人原因”回到香港,剩下三个人的Bond4不能再继续用这个名字,就改名“Boxx星盒子”。1998年底发了第一张专辑《星盒子》,里面有四首歌的词、曲是林一峰作的。

  林一峰10岁就开始接触台湾音乐,那时他在香港电台做广播剧小演员,从广播里听到潘越云的《对你的十个疑问》,“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彩虹一样兴奋”。从那时起,林一峰就迷上了国语,他把潘越云、齐豫、黄舒骏、李宗盛、罗大佑等人称为“很有理想的艺人”。

  “如果说罗大佑是鲍勃·迪伦,李宗盛就是莱昂纳德·科恩,那么黄舒骏就是范·莫里森。我要听中国人是什么,就听罗大佑,要听爱情是什么,就听李宗盛。但是黄舒骏在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好的平衡位置,他的幽默感让他胜出的。”林一峰说。

  今年5月29日,李宗盛把林一峰叫到他在798开的live house里,听林一峰弹吉他,看他适合什么弦,握手位置有多宽,吉他大小怎样配合,惯用风格是什么,然后挑木头亲手做了一把吉他送给他———李宗盛做的第一把给了罗大佑。

  小算盘

  “台湾有很音乐的工业,香港的工业就很‘人’。”林一峰学到的更多的是如何在唱片工业里生存。

  “给其他人唱,红得出来,但是这个红的周期很短,在广播里面播了8个礼拜之后就没有生命力了。香港的流行音乐是不需要沟通的,我只是需要交出一个很好的旋律,或者一些歌词,然后让制作人去表达就好了。”他跟滚石的合约直到2002年约满才能够出自己的专辑,就需要提前制造曝光率。在人家的唱片上出现自己的名字是最简单的办法,而且有钱赚,谁来唱反而不重要。2002年一年,林一峰给别的歌手写了四十多首歌。

  林一峰曾经用15分钟写好一段旋律,录了段小样,加上英文词,跟其他歌曲收在抽屉里,2003年香港电影《向左走向右走》用了他这首7年前写的歌作为插曲。

  “我的歌不怕等,我只用在最合适的时间拿出来。”这首歌的粤语版本《回旋木马的终端》拿了当年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奖,林一峰替歌手梁咏琪上台领了这个奖,梁咏琪后来说这个奖本来就应该给林一峰。

  这首歌的国语版给了孙燕姿——《遇见》成为孙燕姿代表作之一。又过了两年,林一峰把当年的小样拿出来重新灌录,就用当年写好的词和曲名《by my side》,收录在专辑《爱·原色》中。

  林一峰给别人写歌成绩不错,写给陈奕迅的《谢谢侬》那一年横扫排行榜,写给叶倩文的《华丽缘》帮她成功复出。周笔畅、杨千女华、黄耀明、张信哲、莫文蔚、萧亚轩、何炅……都来找他写歌。

  随着5张个人专辑相继推出,林一峰不需要赚那么多钱了,他开始更多地给自己写歌。

  2003年,香港唱片工业跌到谷底,业内的普遍说法是平均每张唱片销量仅有3000张,连十年前的1/10都不到。基本上香港一线歌手都不靠卖唱片维持生计,转而去做产品代言、演唱会、演电影电视剧。

  “林一峰3年来所有音乐会都只穿同一条有破洞的牛仔裤。”林一峰的好朋友、此次城市唱游的负责人晴朗说,不做宣传,让林一峰变得有钱。

  不做“大众”歌手,究竟可以省多少钱?台湾滚石唱片副总经理王方谷2003年给乐评人翁健伟写过一封公开信,其中提到:“做一张唱片从制作开案到能让消费者拿在手上通常要花多少钱?动不动就是2000万元起跳。花2000万要卖几张才能回本?对不起,最少要12万张。”

  2005年最火的新人侧田唱片销量号称有3.5万张,达到金唱片认证标准,出道3年的Twins平均每张专辑10万张,达到了双白金(按香港IFPI的标准,发行量达到2.5万张的唱片为黄金销量,达到5万张为白金销量。标准按照地区各有不同,如美国的白金销量为500万张)。这个数字拿到黑胶唱片时代就是笑话。1988年李克勤新签约宝丽金公司,曾说过:“我的唱片卖双白金,在公司里面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讲。”就连周润发一张玩票性质的黑胶大碟《十二分十寸》,当年也拿到了四白金。

  小圈子

  “香港的物质生活跟商业氛围很成熟,唱片业的版权制度比较健全,像林一峰这样独立的小众歌手,他肯定没有黎明王菲那么多的钱,但是如果靠这个工作来获得掌声,来挣得自己的生活费用,一点困难都没有。”乐评人科尔沁夫说。

  “喜欢林一峰的都是文艺青年,或者关注民谣音乐的人,还有就是做媒体的,圈子以外知道他的人还是少。”科尔沁夫说,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晴朗很熟悉喜欢林一峰的“这个圈子”:“其他歌手一发专辑就有很多盗版,但听林一峰的人,如果听盗版林一峰是会被歧视的,大家彼此都认识,这种监督就更有效,这就是所谓圈子力量。”

  一句话:圈子小,好办事。

  林一峰这次全国巡回,南京是第二站,在东南大学礼堂举行,那是蒋介石曾经召开过国民政府会议的地方。“南京是古城,所以林一峰选了《离开古城》;又因为南京叫‘石头城’,林一峰改编了达明一派的《石头记》。”3G门户总裁张向东说,此次林一峰演唱会,他们就是要搞特殊化,每个城市至少有50%的曲目,在别的城市无法听到。结果南京那场,登录抢票的人,是门票数的数10倍。

  “如果是一个‘大歌手’,每个城市50%以上的歌曲不同,是不可能的。林一峰是一个人一把吉他就控制音乐,不用太顾及乐队、和声……只要自己能记住词,可以随时挑选独特的歌曲。”晴朗把创意告诉林一峰之后,林一峰非常认真地看每个城市的介绍,然后配合那个城市做主题设计和歌曲选择。

  6月18日,是林一峰唱游的最后一站,选择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主办方专门给他申请了音乐厅的镇厅之宝——有2层楼高的管风琴,那是音乐厅花了1000多万元从捷克运回来的,光清洗一次就要花25万元。

  半年前,林一峰在广州中山大学演出———歌唱到一半,他停下手中的吉他,问台下:“现在还有没有人说林一峰只会小小声唱歌了?”

  

林一峰:小众销量王

  林一峰用李宗盛送给他的吉他,唱了李宗盛的《飞》 摄影/咣咣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