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多幕话剧 时尚街头话剧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0日04:00 都市快报
演出地:杭州湖滨国际名品街 主要演员:补天表演工作坊、浙江大学黑白剧社、浙江职业艺术学院青年实验话剧团 群众演员:6月9日13:00-21:00所有或刻意或随意出现在名品街的人们 主持人:交通91.8小马、杭州少儿频道华芳 记 者 张 盛 摄 影 韩 丹 剧情概述 整整8个小时 每个人都很精彩 6月9日,从太阳正当空到月亮正当空,整整8个小时,湖滨国际名品街上演了一出超长的话剧,虽然高潮是一个半小时——19:00-20:30,但是前后的铺垫同样动人。 长话剧的演员是所有这个时段特意或随意出现在名品街的人们,他们中有的经过精心排练,有的只是临时入戏的群众演员,但是他们每个人的表演都很精彩。话剧从来没有在杭州这么有活力,每个人都是演员,每个人都充分展示了自己与生俱来的表演天分。 这出话剧的名字就叫“时尚街头话剧秀”。这也是杭州第一个街头话剧秀。 序幕 一句台词 (13:30,阳光直逼,旱喷小广场的T型舞台孤零零地站在湖滨名品街上烟灰色的墙面和玻璃幕墙之中,灯光和音响正在架设中。) 孔琛亮,24岁,来自补天表演工作坊,此次时尚街头话剧秀总导演。5个半小时后,他精心准备了近半个月的话剧秀就将开演。年轻的导演有些兴奋,对着空荡荡的街道,他突然张开双手,仰天背起了当过前卫话剧青年都熟悉的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的台词:“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幻了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 说着,一位衣冠整齐的白衬衫男子与他擦肩而过,顺口帮他接了下一句,“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 孔琛亮还没回过神来,白衬衫就只剩下背影。只在一瞬间,他们就用话剧作为接头暗号,交换了秋波。这个秋波,让孔琛亮坚信,5个半小时后,他热爱的话剧,在这个晚上会有个好结局。 幕一 他们在恋爱 (16:30,旱喷小广场一片骚动,演员们走台的走台、试音的试音,搬道具的搬道具,所谓热火朝天。) 老太太,六十岁左右,穿着花格衬衫,手里拿着当天的都市快报,边对照着报纸中有关话剧秀的稿子边看演员排练,她已足足坐了两个小时,聚精会神。 老太太的身后,一位德国姑娘靠在名品街墙上看演员排练,也饶有兴趣地看着和老太太一样认真看排练把舞台围成一圈的人们。 台上排的是《倾城之恋》,男主角“范柳原”正拥着“白流苏”起舞,来自浙江歌舞剧院的歌者郝梦圆低沉地唱着爵士风味十足的主题歌“我们为何相识,为何忐忑,为何无心,竟作出相同神情”。 德国姑娘格林一句歌词都没听懂,不过她很肯定地说:“他们在恋爱。”接着格林一指旁边痴痴看着舞者和歌者的人们,说:“他们也在恋爱。”“就像在巴黎街头,我喜欢杭州。”格林总结。 幕二 全部都是演员 (19:00,灯光透出、歌舞闪烁的舞台已被重重包围,前面摆放的几排座位一个小时前就已满座,站在后排的人们抱怨着旱喷广场优美的小桥流水,因为那流水,让他们少了许多踮起脚尖张望舞台的空间。) 片段一 黑白剧社的《辛迪蕾拉》让T型台有了一次爆发,20来岁的浙大小朋友,用年轻特有的真实演绎了女孩和猫咪的纠葛,也激动了人群中的一位86岁的黄老先生。 跟那只叫“蕾拉”的猫咪(浙大女孩丁肇帼饰演)学习如何做一只猫,这是戏后主持人小马抛给观众的游戏项目。说时迟那时快,黄老先生一个箭步冲上台去。小马迟疑地看着老先生的苍苍白发,没想到,老先生毫不犹豫地跟着女孩趴在地上,不仅往前猫爬着,还很原创地用前爪挠了挠痒,转了转头。当老先生准备爬回转的时候,小马再也忍不住,硬生生地把老先生拖了起来。 片段二 一群养眼异常的年轻人在舞台上出尽法宝逗观众乐,这就是补天表演工作坊的《西湖·梦》。不过这群漂亮的年轻人不会想到,他们还有一个特殊的观众。 也许是笑声把它引来,总之,跟着主人散步的它直接钻进看戏的人群中,歪抬着头看着舞台,认真的表情可爱之极。虽然主人在人群后拼命呼唤它,可是小家伙就是不肯走,于是,无奈的主人只好陪着它一起看,看着看着,也就不舍得走了。这个它,是一只雪白的巴儿狗。 片段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三块钱国币》是压轴戏,戏没上演,演员造型就已震撼全场。男生小蔡的如花造型,随便往那里一站,就引得惊呼连连。两条眉毛粗犷地连在一起,嘴巴涂成血盆大口,只要再加上一个挖鼻动作,周星驰的御用如花也会被比下去。最震撼的是,小蔡还一个劲地朝人群抛媚眼。于是小马就恶作剧地请上六位男士,让他们对着这位“如花”深情地说声“我爱你”。 杭州男士们的表演才能还真令人震惊,当着台下老婆的面,对着这位“如花”美人,“我爱你”说得一个比一个真诚。说得最深情的那位居然还总结了如花特别具有“古典美”,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说这种眉毛的画法是古代新疆美女特有的时尚,肉麻得小马都打趣说那古典是“让你心里打鼓的鼓点美”吧。 尾声 下次是什么时候 (20:40,灯光渐暗,人群开始退去,站了近两个小时,许多人发觉腿稍稍有些发酸,露在外边的皮肤也被蚊子盯得红红肿肿。“怎么这么快就没了”,意犹未尽的人们一边揉着发酸的腿一边嫌时间太短。) “什么时候还有?”一位观众拉住工作人员问。接下去的日子里,话剧还会以各种更加好玩的方式与杭州老百姓嬉戏,这是我们的回答,让杭州人在话剧百年拥有自己的话剧记忆。 14岁就开始话剧路演了 昨天黄老先生 是最资深的观众 都市周报记者 韩晓娟 86岁的黄中一老先生来得非常早。前一天看了快报上的预告,爱好话剧的他开心又兴奋。他担心到时候挤不过年轻人,才下午5点多,就领着同样对话剧有兴趣的老伴走到西湖名品街。两个人晚饭都没吃,带着干粮守位子。他说,这次要好好地享受一下话剧的魅力。 黄老先生和话剧的渊源蛮长的。1936年,才14岁的他参加了一个名为“新安旅行团”的少年儿童团体,这是上海歌剧院的前身。这个团队带着一套电影设备在全国行走,放电影、演话剧,以这样的方式来宣传抗日。 17年的时间,走过22个省市,5万里路,在那段话剧之旅中,黄中一认识了张庚(后来是第一届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曲学会会长),还有田汉。田汉后来还专门为他们写了团歌。 爱好话剧的黄老先生演过曹禺的《北京人》《雷雨》(演鲁伺萍),既当演员,也当导演,但他记忆最深的是《放下你的鞭子》。当主持人邀请观众上台时,他箭步上台,主动要求秀一段。多少年前的戏,在这位八十多岁老人心中仿佛就在昨日,一句台词都不打磕,连中间几声锣鼓都不差。观众中发出窃窃私语:老戏骨,厉害啊。 昨晚,他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帮小年轻们表演话剧。黄中一老先生的评价是:表演状态不错,念台词比较好,就是有点呆板,生活气息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