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武侠狼皮卷:师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11:10  南方都市报

  武侠大说温瑞安专栏

  武侠小说里的“师父”也是难译的词。通常,都被译为“教师”、“教授”、“大师”甚至“教父”之义,可谓貌合神离、冯京马凉了。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往往“师”、“父”是一体的。在家庭里,父亲,往往也就是“老师”,教你一切人生道理、做事规则。他的话,你不可以不听;他的人,你不能不尊敬。从学之后,一旦进入师门,你就成为门生,就要成为那体制内的一员,你要视师如父,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一旦赏识你就会提拔你,同门、同学、同辈之间也应视同一家人,互相照顾。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熏陶里,父,也是师;师,也视为父。

  当然,这个传统在今天,已给“异化”得七零八落了。现在都是”

小皇帝”当道,父母专一溺爱之下,儿子当老子是差遣仆役,老子视儿子为天王老子。至于教师,在教室里还算是师,学校之外遇上老师马上患了远视、近视,打游戏机、侃大山时猪朋狗友一个也不能少,至于老师?逝者如斯夫,最好当自己是调教了一群候鸟,季节来时,齐集啄食,季节过了,从此一笑踏步飞去了。

  不过,在

武侠小说里,这种师徒关系,特别浓烈,也分外讲究,主角通常不但亦儒亦温文,而且也经常是徒视师为父,师待徒如子。所以,“师”与“父”合而为一,成为了“父权”的形象,故而,一旦打成叛逆,逐出门墙,作为徒弟,就如同为父母所弃一样,痛苦惨烈;同理,作为师父者,一旦为逆徒所叛,门生背弃,更加痛心疾首,气愤难平。

  这种传统关系,早在先秦时期已然出现,儒家对孔子的尊奉,甚至汉唐宋元明清,都讲究门生制度,流派出身,成群结党,各拥山头,直至民初,青帮红帮新月派,学院、画坛,莫不有门生门徒,可不只是武侠小说里独有。读武侠小说的时候,有的对当时的“师徒关系”,难免鄙夷、羡慕。鄙夷的是怎么这么老土,认师作父,无利可图。羡慕的却也正是:这种道统承传,志同道合,血脉相连的感觉,正是如今疏离冷酷世间里所无!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