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朱明若不私天下 崇祯何必上煤山(结束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11:10 南方都市报
晚明落晖十年砍柴专栏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漂篷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 这是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写到驻扎武昌的左良玉闻听京师陷落、崇祯殉国后的一段唱词。孔尚任写《桃花扇》时已是清代康熙年间,所谓四海升平,但他依然掩饰不住一种为大明覆亡而惋惜的遗民情绪。 现今是崇祯帝自缢煤山后363年的夏季,清朝和明朝一样,都早已成为历史名词。今天读史者已无满清代替朱明的家国之悲,但是我在写完这个专栏时,仍有一种悲凉感,也许历史的悲凉感足以穿透遥远的时空。 几百年来,很多人惋惜崇祯这样一个惕厉忧勤的皇帝做了亡国之君,有人把罪责归咎于他的爷爷万历帝和兄长天启帝,认为把那样一个烂摊子交给了崇祯;有人则从崇祯个人性格上找原因,如刚愎猜忌、器具太小等等。此两说都有其合理之处,可仅仅这样解释还是太苍白。 万历帝登基之初,张居正当政变法图强,效果很不错,国库丰盈,行政效率也较高。张居正死后,一个想有所作为的青年皇帝突然懈怠了,最后让政局糜烂下去,他为什么要做一个不负责任的最高统治者? 崇祯自身固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可他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同样是凡胎肉身,常人有的毛病他当然也有。从古至今,还没有无缺陷的领导者。可崇祯的性格缺陷为什么足以亡国呢? 我们也许会替明亡找很多内部和外部原因,内有农民造反,外有满清侵边。可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怎么可能没有危机呢?危机什么时候都存在,问题是应对危机的能力。 而到了晚明,整个帝国的决策机制劣质化,纠错机制已丧失,所以总在关键时刻迈出后来看来是最不应该选择的一步。为什么会这样?明朝立国的政治理论已经陈旧不堪,由此理论指导的政治制度日益僵化,按着以往的方法,从万历到崇祯,已经很难再玩下去了。在这样恶化的政治生态中,最高决策人的优点往往微不足道,比如崇祯的勤政,就如一块水源枯竭、肥力耗散的土地,农民再起早贪黑也难以丰收。而在恶化的政治生态中,最高决策人的弱点却被无限地放大,甚至一言一行足以丧邦。 崇祯的死还让我觉得悲凉的是,只要没有走出王朝更替循环,固然百姓会饱受战乱之苦,统治者一旦失败也不能保其妻子。崇祯和皇后自杀,几个儿子不知所终,这是多么惨烈呀,文明社会一个普通的公民也不应当遭受如此的灾难。明朝有过很繁华的时期,并以衣冠文物而自称上国,可权力更替和猴山争夺猴王的残酷没有差别。政治上没有告别丛林原则的国度有什么资格自诩为文化昌明之邦? 再回顾明亡那段历史,我深深地感觉到政治文明的重要性,如果是权力归某一个家族或一个小集团把持,公权成为私器,那么权力的更替就一定会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会伴随着血雨腥风。朱明若不私天下,崇祯何必上煤山! 借此专栏一角,我有幸和大家一起回顾晚明从中兴到灭亡七十一年的历史。专栏尽管结束了,我以为关于明朝灭亡的思考还远未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