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大词典》即将面世(附漫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07:44  东方网-文汇报

  “阿拉上海人白相点啥?我乘了差头高头,看到隔壁一只小分头……伊非要鲜骨头,帮我别苗头。笃悠悠哦……”早在去年,这首很火的沪语Rap《侬白相啥》,在年轻人中广为流传。但它的歌词在传播中却难倒了不少人,上海闲话能讲却不好“写”,使沪语的流传和生命力面临极大的考验。

  这一状况现在有望结束了。记者昨天获悉,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上海话大词典》将于8月面世。这部收集了1.5万个上海话词汇的大词典,全部采用国际音标标示,注释简洁明了。与此同时,上海话也有了输入法,今年9月,上海话的拼音和词汇对接工作即将完成,一年后,诸如“淘浆糊、戆兮兮”等上海话将可以凭口语读音直接在网上打出来了。

  “有腔调”等收入词典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如何留住原汁原味的上海话就必须要考虑。”据主持“上海话语汇数码化”项目的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介绍,上世纪,传教士在上海出版过很多上海话词典、上海话语法、上海话课本等,但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只出过一本《上海市区方言志》,其中收录了7500词条,并没有把上海方言的词语都包括进去。

  《上海话大词典》将是新中国成立至今首部收录最多词汇的上海话大词典。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既有如“拗造型(即摆pose的升级版)”、有腔调、蛋糕裙(下摆较大的一层一层叠起皱摺的裙子)等时下流行的新词汇,又有“吃讲茶(过去请公众或有势力的人出面在茶馆里摆平事端)”、“开荷兰水(即倒喝彩)”、“盘香纽头(一根带子盘成形如盘香的布制纽扣)”之类的老词。还有,“捣糨糊”这样的写法是不对的,其实应该是“淘浆糊”,因为“糨”是去声,而上海话里读平声,应是“浆”。这类的词还有:“扎台型”、“混腔势”、“埃面(那儿)”、“伊个”(他的)等。

  钱教授告诉记者,有些上海人原来以为不能写的字,其实可以在《广韵》、《集韵》等书中找到本字,如“削生梨皮”的“削”,上海话念qì,这次收入时为“椠”。“藏东西”的“藏”,上海话念kang,收入时为“囥”。“吃饭夹小菜”这个“夹”,上海话念jì,收入时为“搛”等。有些字没有本字可查,但在一些文人小说里面用过的,譬如说“水从管子里biāo(射)出来”的“biāo”,经讨论确定为“飙”。还有“东西tīng(剩)下来”确定为“挺”这个字。像表示“在”、“在那儿”,上海人一般念“lele”,过去传教士写的是“拉拉”,此次定为“辣辣”,因为学术界一般都是这么写的。

  电脑将有“阿拉”等词

  钱教授说,考虑到如今是网络时代,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用上海话聊天,但是词语的具体写法却五花八门,加上没有相应的输入法,不少人选择用拼音代替打不出的字,结果导致不少平时语言交流无碍的朋友到了网上却“沟通不畅”。因此,上海话要保持生命力,创立输入法也势在必行。

  去年申报的“上海话语汇数码化”这一课题已经获得批准,一个集结了1.5万条上海方言词语和“上海话拼音方案”的上海话输入法如今已经设计完成。据悉,这个上海话输入法软件由上大物理系毕业生郑晓均设计完成。今年9月,输入法中的拼音与汉字之间的对接可望全部完成。届时,上海市民可以仅凭口语读音,就能直接在电脑上敲出“阿拉”、“侬好”等词。

  上海话是汉语中第二大方言吴语(使用人口有7300多万)中的代表方言,是中国三大主要方言(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之一,一旦完成上海话的书面化、数码化,沪语将在空间传播上走得更远,也将更“长寿”。更重要的是,此举解决了上海话只存在口语的问题,今后,大量的上海民间故事、口头文学、滑稽戏及沪剧得以记录保存。

  随着技术问题的解决,怎样留意最新流行的“上海闲话”的新用法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如“洋山芋吃多了”意指“笨”;“拨侬一盒水彩笔”意指“给你点颜色瞧瞧”;“小白”指“白痴,初入网络的菜鸟”;“发飚”指“发火”等等。

  本报记者陈熙涵实习生周旭峰

  

《上海话大词典》即将面世(附漫画)
有了格只“上海硬盘”阿拉就好写啦天呈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