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亚运讲坛第一期:亚洲多元文化融合的平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14:44 南方都市报
■ 沈澈 我为有机会在广州为亚运做演讲而感到非常荣幸。亚运会不仅是广州的运动,也是全中国的运动,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尽力为亚运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也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主要采用图片的形式给大家介绍有三个内容,第一,我想介绍亚洲几十个国家基本文化状况和文化区的分析;第二,我认为亚洲各国有一个非常好的交流;第三,我认为亚运会作为非常好的一个平台,可以开展多元文化的共享、交流,把广州打造成世界多元文化之都。 亚运会是多元文化共享的平台 “认识亚洲,增进和谐”是亚运会最核心的价值。亚运会是多元文化共享的平台,我认为我们不能用体育的概念来制约亚运会,应使亚运会从体育活动拓展成更宽泛的人文文化交流。参加亚运会的有运动员、教练员,还有各国的观摩者,大众对运动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我认为亚运会是“认识亚洲,增进和谐”最好的方式之一。相对于奥运会和世博会,亚运会在地理环境的相对靠近是亚运会成员沟通的心理依靠,而相对于其他的大陆的文化共性,亚洲文化具有天生的群体性和和平性格,亚洲具有悠久的交流传统与习惯。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非常幸运,因为有信息技术的高速公路。很久以前,我们在技术的制约下,不得不倚重文字作为记录文化的手段,徐霞客当年没有照相机只有文字,使人只有产生想像力,(上世纪)80年代我骑自行车旅行之后写了一本书就想,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用图片成像、保存、传播和使用。我们现在更可以用高科技技术为我们服务。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图片要加入技术文化做出更多的努力。 从地理环境来讲,亚洲是全球纬度跨度最大的洲,为适应地域环境,亚洲拥有最具创造性的生存本领,在创造生存空间同时,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诞生了。因为生存环境的不一样,造就了丰富的文化形态。另外,亚洲是个体量巨大的亚洲,有五大文化区:第一是东亚稻作文化区;第二个是东南亚文化区;南亚次大陆文化区;中亚游牧文化区,西亚穆斯林文化区。可以说文化形态真是相当丰富。 亚洲文化形态向来是和平相处的,自古以来是交流很频繁,不同区域文化的沟通数千年未绝,像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亚洲的文化交往以“和平宽容度”为主线,虽然地域不同,但亚洲各国的生活细节中却有着非常有趣的像素,除了人类共性的发挥外,原因可能是人口的流动、历史的变迁、文化的交流、人们的改善生活的努力。为什么我对少数民族非常敬佩?是因为他们改善生活生存能力,对生活、生存的热爱是我远远不及的。我认为全球的城市化越来越厉害,亚洲也是同样的问题,但人只有尊重自然,才能从自然界获得我们需要的东西。 打造世界多元文化之都 第16届亚运会以现代体育运动会为平台,向民间竞技活动扩展,更具有参与、互动共享的概念,逐渐荟萃民间文化的方方面面,最后成为多元文化之都。 全世界各族的文化活动,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会只局限于中国,是否有可能把中国少数民族活动变成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会?我觉得这个可行性并不是很麻烦,完全有可能。以亚洲为起点,亚洲民间竞技性的活动,比现在意义的体育范围大得多,我有很多照片可以展示给大家看。 民间娱乐性、参与性、共享多种局面,体现了人们的和平竞争。从现在的奥运比赛项目讲,每一个奥运比赛项目都是从民间的活动慢慢发展而来,而广州打造世界多元文化中心,是向民间的回归,向传统回归,扭转体育的一元化局面,这也许是比较有意思的尝试。 最后,我想通过亚洲认知交流,联系到世界各国的民间活动,把广州打造成世界多元文化之都,之间是有一个相应的和谐基础的。第16届亚运会与多元文化共享的结合,以广州为主的公民跟中国的每一个公民,大家一起群策群力把16届亚运会做成非常优秀的平台,除了运动员比赛之外,众多的参与者具有多元文化共享的基础。每一个运动会的比赛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一个广泛的文化分享并不是每一届运动会可以做到,我想16届亚运会与多元文化共享结合是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希望把广州真正打造成世界多元文化之都。 沈澈,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对话”大使。 (本文根据沈澈先生在“亚运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有删节,未经沈澈先生本人审定。本版图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共同举办之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提供。) 本版由南方都市报与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宣传部 联合策划 图: ①马来西亚沙巴州的巴瑶人建在水上的房子。幅员辽阔的亚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生态。 ②西伯利亚西北部亚马尔半岛上的涅涅茨人。 ③塔吉克族的婚礼。 ④印度的摔跤运动。许多现代体育运动都是来源于民间。 ⑤孟加拉的斗牛运动。竞技运动往往蕴涵了很多文化信息。 ⑥南美式的狂欢元素也融入了日本文化传统。亚运会可以成为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