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京昆互学有利于培养新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08:15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讯(记者张裕)这些天,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推出了京剧《杨门女将》、《勘玉钏》和昆剧《牡丹亭》等展演剧目,以纪念建团一周年。昨天,北京、上海两地的京昆专家又出席了“京昆人才培养专家座谈会”,为青年京昆剧团的发展出谋划策。

  戏剧评论家刘厚生认为,由文化系统和教育系统集中优势资源,为戏校学生组建上海青年京昆剧团,这是个创造,取得经验后,应该向全国进行推广。昆剧名家蔡正仁认为,组建这个剧团,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青年京昆剧团应该充分发挥京剧与昆剧并存的特色,让京剧演员学昆剧,昆剧演员学京剧,多学两个剧种的传统戏,加强基本功训练,经常上台演出,一定能培养出一些京昆新角。京剧名家刘长瑜认为,台上的演员,规矩、严肃、没大毛病,这就非常了不起,具备了成为角儿的基础。

  

京剧名家叶少兰认为,青年京昆剧团的成功,是上海在艺术人才培养上战略创意的胜利。剧团坚持的“由戏校教师打基础,延请名家指导提高”的教学方式合理且科学。京昆新苗要成为角,第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第二讲究严格的师承,第三要通过演出千锤百炼,最后要博采众长。“实践证明,戏曲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是科学的。现在,很多演员根据录像学戏,结果只学了一个壳,演出时只演结果,而不是演过程,这样肯定是出不了艺术家的。”

  京剧导演孔小石补充说:“这些学生演出《杨门女将》的《寿堂》、《金殿》等有些该有戏的地方,没有完全出来,还需要磨炼。因为表演要注重每时每刻的过程,注重细节的细腻表现,才能吸引观众。”昆剧名家岳美缇回忆说:“当年,周信芳、盖叫天等名家经常来学校作讲座,给学生讲传统艺术的表演方法,讲人物的内心体现,也讲其他各种艺术。虽然当时不懂,但日积月累,浸淫其间,使我们的表演都得到了提高。这一优良传统值得青年京昆剧团继承。”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