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许戈辉参加高考我也不害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2日00:11  新晚报

  北 周

  从小到大,许戈辉的成绩一直很稳定,当然也一直名列前茅。她说:“其实要是让我去参加高考我也不害怕,那时候通知我被保送时,我还犹豫是不是自己去参加高考,有一点想去比试一下的心理,后来还是玩的心态战胜了这个,而且我也很烦这种无休止的重复复习。所以,在最后大家都忙着高考复习冲刺时,我们被保送的同学就离开学校了,我们也回去过,看到同学们都特别辛苦一遍一遍地复习,大家对我们也就又羡慕又嫉妒。1988年那时候,高考也不像现在录取比例这么高,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保送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后,同学们都是来自天南海北,这让许戈辉觉得特别新鲜。“很有趣的是,大家凑在一起先是分享不同地方的小吃,后来就聊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聊高考是怎么过来的。印象很深的是,大家说起高考都是叫苦不迭”。

  许戈辉说,那时候上大学意味着唯一的出路、唯一的选择。“现在的年轻人,像韩寒,即使多门功课亮红灯依旧可以成为年轻人的偶像,他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格外突出。但是那时候不一样,如果没考上大学,不光自己抬不起头来,家长似乎也抬不起头来,因为街坊邻居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你却没有。所以我们这些被直接保送上大学而且还是重点大学的就被羡慕得不得了。”没参加高考给许戈辉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去勤工俭学,比同龄人早一步接触社会。1988年的那年夏天,当大家都为高考冲刺的时候,她去了韩国大宇公司北京办事处做翻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于大学生来说,勤工俭学还是个新鲜事物,而这方面社会经验比较丰富的许戈辉在学校就算比较“异类”,家教、翻译是许戈辉做得最多的。虽然是同学眼中的羡慕对象,但是许戈辉当时也是很忐忑不安的,她担心自己会因此成为老师眼中不务正业的反面教材,所以在功课上,她从来不敢掉以轻心。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去参加央视的主持人大赛得了冠军后,她也没有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就怕耽误自己的学习。

  许戈辉说:“大学生活对后来生活的影响肯定是很重要,我觉得说到学习对自己的影响应该是从小学开始到初中、高中、大学一脉相承的。我从小一直在外语学校上学,学校里很多老师是留洋回来的,他们带给我们更多元化的视野,对我现在世界观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北外也培养出不少的主持人,相比广院是从专业上培养主持人,北外则给我们这些当主持人的学生更多、更广的视野,注重沟通交流。”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