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刘震云到底能值多少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08:00  大众网-大众日报

  7月23日关机的《我叫刘跃进》被称为国内首部“作家电影”,这是因为作家刘震云的全方位参与,他集编剧、制片、演员于一身。刘震云终于跳出来了,大踏步地主动走向民间,我清晰地听到了他的叫卖声:我刘震云到底能值多少钱?

  记得2004年3月15日下午,在北京《农民日报》编辑部,刘震云曾接受了我们近3个小时的采访。当时由他编剧的《手机》正红火着。谈到作家触电,他说:“我不会给影视打工,但我同意影视给我打工。”这话看上去很牛气,其实,他已经巧妙地承认了影视的力量。如今,刘震云“食言”了,他开始给电影打工了,又当编剧,又当制片,又当演员,刘震云成了刘跃进。他要跟中影集团的老总韩三平打造“作家电影”。

  我注意到,在谈到“作家电影”这个概念的时候,韩三平说:“‘作家电影’有很深厚的经济理念在里面,怎样使优秀的人与成本、收益挂钩,这次我们也试验了一把,这个想法也得到刘震云强烈的呼应和赞同。一个人值多少钱,最后拿多少钱,要根据票房来决定,大家也心服口服。”

  面对这个灵活机制,你说刘震云能不卖命吗?他能甩大鞋吗?他原来,写出来就万事大吉,现在不行了,要考虑到票房,没有票房,就等于白忙活。“我自个儿找事,《我叫刘跃进》这部片子把我累得不行。戏已经杀青,原以为可以喘口气了,但静下来一琢磨,不成,还得补些镜头,这两天就忙这事了。”关机前,刘震云接受采访时,对记者就是这样表述的。他累,他累得高兴;他累,他累得心甘情愿。利益驱使他马不停蹄,利益鞭策他精益求精,利益逼迫他不敢懈怠,利益更要求他必须像挤牙膏一样挤出自己的才气。正如《红楼梦》探春兴利除弊承包大观园,众婆子日夜小心伺候花花草草一样,因为花草跟他们的命运相连,跟他们的效益挂钩了。

  刘震云给中国小说家上了一课。小说家也可以直面市场,你的作品不通俗,不好看,不好玩,就没有人气。主动走出纯文学的小圈子,不再孤芳自赏,不再关门叹息,昂首朝着读者(观众)的方向走,只要你写的东西特别精彩,光明正大地把自己卖出去,这不仅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且值得大加赞赏。我们山东有非常优秀的小说家,也有非常优秀的小说,可是,就是没有真正“卖”出去,我觉得咱们山东的作家该学学刘震云,在这方面确实需要解放思想,确实需要转变观念。我省青年作家张继已经跟影视结缘,而且像刘震云一样,尝到了甜头。这是很可喜的。

  当编剧怎么了?当当制片怎么了?当当演员怎么了?算算效益,数数自己赚的血汗钱怎么了?这不仅能增加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经历,而且还能检验自己的能力。作家王蒙回忆自己当了中央委员后,才知道境外一些侈谈内地政治“秘闻”的书,写到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会议的细节,生编硬造到什么程度。有段不同寻常的经历,能去魅,去谎言,去偏见,能透过表层看到内里。对作家而言,那就更重要了,深入生活,生活无处不在。一切经历,都可能成为素材。

  刘震云到底能卖多少钱还不好说。我感觉《我叫刘跃进》能超过《手机》,尽管故事框架跟《疯狂的石头》和《鸡犬不宁》近似(都是丢包丢宝,寻包寻宝),但我想如果刘震云与导演、演员配合好的话,《我叫刘跃进》是值得期待的。因为激励机制让刘震云下足了功夫。

  不管怎么说,刘震云已经支起摊子开始叫卖了。他叫卖的是自己作为作家的想象力,他叫卖的是自己作为作家的品牌,他叫卖的是自己身上最值钱的智慧,他已经调动起自己能掌握的一切精神资源。我期待着我们山东作家也能和刘震云一样信心十足地推销自己,大大方方地而不是扭扭捏捏地走上文化市场。

  刘震云的举动是个

文化人转型的标志性举动。不可小觑。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