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真人秀:有了文化才耐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11:29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李君娜) 刚刚结束的这个周末,也许是这个夏天最“热”的一个周末:周五晚,湖南卫视“快乐男生”尘埃落定;周六晚,东方卫视“好男儿”迎来终极决战;周日晚,东方卫视另一档大型节目《明星大练冰》也美丽谢幕。

  如果说以草根选秀为主的“快乐男生”和“好男儿”是火爆收场的话,那么,以明星秀为主的《明星大练冰》则是在一种相对平淡的状态中结束的。但就是这种平淡,却给人以一种隽永的回味:真人秀除了表面的好看外,哪些东西还可以深度挖掘,使之更加耐看?

  从“非常有戏”到“明星大练冰”

  近年来荧屏层出不穷的真人秀,留给观众的印象基本是以娱乐的形式秀才艺。然而事实上,除了娱乐,真人秀还可以秀更多。作为国内首档以竞技体育为主题的综艺明星秀节目《明星大练冰》,选择了冬奥会的比赛项目花样滑冰为切入点,将娱乐与体育“凑”成一对。而东方卫视也在北京奥运一周年倒计时来临之前,利用这档真人秀节目适时向观众传递体育精神。

  明星固然是这场节目的主角,但节目同时也在以娱乐的方式普及花样滑冰的专业知识。此举不禁让人想起同为真人秀的《舞林大会》后沪上兴起的市民国标舞热,以及《非常有戏》之后青年人对中国传统戏曲的重新关注。尤其是后者,节目在东方卫视播出期间,收视率一路走高并成为冠军,一扫传统戏曲曲高和寡的尴尬现状。

  剧作家魏明伦认为:“《非常有戏》是电视对戏曲的一次‘扶贫’行动,它用了最流行的电视真人秀这一形式,其内涵极富意义:大众娱乐的电视,可以巧妙拯救‘小众’艺术。”

  从舶来一船到本地舰队

  包括《舞林大会》、《非常有戏》、《明星大练兵》等在内的一系列真人秀的成功运作,无不说明:真人秀在中国正逐渐走向健康与成熟。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舶来品的真人秀曾被赋予“草根”文化觉醒的意义,经历了巅峰时期的“捧杀”;之后,随着大量跟风节目的涌现,真人秀正经历“棒杀”之险,很多节目被认为形式大于内容,模仿超过创新。究其原因,专家指出,只顾娱乐而缺乏文化支撑的真人秀,最终只能陷入为秀而秀的“轻浮”尴尬中。

  专家指出,真人秀毕竟只是一种节目形态,这个“舶来”的船需要借助“本土制造”的文化为动力才能驶得更远,后者可以是传统戏曲、现代体育,也可以是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简单模仿到复杂创新

  但提高节目的文化内涵,非一日之工。对于真人秀节目而言,如何利用热闹的娱乐外壳来彰显相对内敛的文化内核,成为该类节目要面对的一个新命题。

  此外,单纯在节目中“秀”与文化有关的内容也未必是真正的文化。专家指出,作为逐渐跻身综艺主流的节目形态,真人秀的潜力仍有待开掘,所以更有必要在节目的内容及形式的独创性上发力。毕竟,真正可以在荧屏上确立独有地位的,只能是那些充满原创热情、充满文化魅力的节目。而简单照搬、盲目跟风,除了浪费大量资源外,对于真人秀节目的健康发展则有百害而无一益。

  短评

  文化给娱乐“增重”

  木子焉

  在经过相对“喧嚣”的单纯选秀之后,国内真人秀节目也开始日趋成熟,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秀”中开始植入本土文化内容。

  如《非常有戏》关注国粹戏曲,《明星大练冰》关注北京奥运体育,《功夫之星》关注武术表演,而一个《红楼梦中人》更是把中国经典名著与火爆的选秀形式嫁接在一起。这些无不说明,作为“舶来品”的真人秀完全可以装下“中国文化”。

  而这些带有文化烙印的真人秀,也如一把钥匙,解开了一直以来缠绕着真人秀生命周期的困惑:一段时间以来,观众开始对内容类似、形式雷同的真人秀不再买账。当观众对真人秀“真人”的新奇感逐渐淡去后,真人秀拿什么来秀,成为一个紧迫命题。

  在单纯选秀和简单比拼才艺的真人秀显得“轻飘飘”的前提下,只有文化能使其增添重量。文化,不仅在于真人秀的创意,更在于节目本身的内涵。

  单纯的娱乐再怎么玩,也是走不长,走不远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