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忆苦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10:49 南方都市报
旧年旧词 林野王专栏 例句:吃忆苦饭,过革命年。 ——宣传口号 上一篇写的忆苦思甜,所引的歌谣“分田分地打过桩,忆苦思甜吃过糠”,这里的“吃糠”,指的就是忆苦思甜活动的保留节目,吃忆苦饭。中国民间形容生活困苦,通常用“吃糠咽菜”的说法,忆苦饭就模仿了这一俗语,以麦糠、野菜为主要原材料。 忆苦饭,兴起于1964年,最初只在城市中的学校展开,企图通过“身体力行”,使学生记住父辈遭受的苦难,认识到新社会的诸多好处。1964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当时,大饥荒结束不久,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进入瓶颈期,为了缓解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为了疏导青年中的不满情绪,一方面,通过忆苦饭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通过“上山下乡”运动疏散部分城市人口。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全面展开,忆苦饭遍地开花,成为一项全民活动。 所谓忆苦饭,就是模仿旧社会穷人的做饭方式所做的饭。吃忆苦饭的日子,一般选择节日,既包括新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也包括旧节日如春节;有的时候,也会选择在农忙或者工厂大会战的日子,为了提高参与者的思想水平和劳动干劲,类似于战前总动员。 忆苦饭的做法,因地因时而异,基本原则是怎么难吃怎么做。在北方,一般以麦麸、高粱糠、谷糠、豆腐渣、豆饼等为主料,佐以野菜、烂白菜叶、萝卜缨等植物。甚至,为了增强忆苦饭的“苦效”,还会杂以树叶、草根。这类食物,既难以下咽,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因而,吃忆苦饭带有强制性,成为对参与者的一项政治考验,吃得快吃得多,会获得赞赏,吃饭期间面露难色甚至吃不完,则会被开会批判。 王小波写有文章《忆苦饭》,讲述了他在云南插队时,南方忆苦饭的做法,笆蕉树干、芋头杆、南瓜藤、碎稻壳一锅炖:“第一口最难,吃上几口后满嘴都是麻的,也说不上有多难吃。只是那些碎稻壳像刀片一样,很难吞咽,吞多了嘴里就出了血……大约是夜里十一点……大家一起赤脚跑了出去,奔向厕所,在北回归线下皎洁的月色下,看到厕所门口排起了长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