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为华语电影摇旗呐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08:31 大众网-大众日报
第十六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有个重要活动,“水城影展——威尼斯电影节华语获奖影片展映”。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刘杰的《马背上的法庭》等三部狮城获奖作品在活动日进行了集中展映。就在这一天,苏州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威尼斯电影节主席、意大利人马可·穆勒先生。 华语片扬威狮城 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有“国际电影节之父”的美称。威尼斯电影节,可谓中国电影人的福地。自1980年代华语电影参与威尼斯电影节起,就开始了夺奖之旅,近几年风头尤甚。2005年-2007年,《断背山》、《三峡好人》、《色·戒》,华人和华语电影更是三年三夺金狮大奖。这一切,都与马可·穆勒先生多年来的努力密不可分。 在那天的活动现场,记者看到,马可·穆勒先生在签名板上用漂亮的中文写下自己的名字“马可尔·穆勒尔”,比我们通常的翻译多了两个“尔”。可能他觉得这个译法更像他意大利原名的发音吧。 采访中,马可·穆勒先生用流利的中文,娓娓地道出了他与中国电影的渊源。 “1974年-1977年我在中国留学时,就爱上了中国电影。回到意大利后,我开始向欧洲介绍中国电影。1979年都灵电影节时,我们策划了一个中国电影回顾展,有135部中国电影参加。快30年了,这仍然是迄今为止在西方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中国电影展。” 马可·穆勒先生自豪地说:“1979年-1994年,也就是在我担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之前,我是电影节的亚洲选片人。这段时间,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蔡明亮导演的《爱情万岁》、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先后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这些片子都是我选出来推荐的。在我担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后,几乎每年都有一部华语影片获大奖,不是第一名(金狮大奖),就是第二名(例如最佳导演奖、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奖等)。” 古有马可·波罗今有马可·穆勒 马可·穆勒称:“我对中国电影的热爱,可以用一首中文歌的歌词来形容。”马可·穆勒用并不太标准的音调唱了一句“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穆勒说:“推广华语电影,宣传华语电影,联系华语电影与欧洲与世界,我将不遗余力。” 马可·穆勒先生的中国老朋友苏叔阳,也高度评价了马可·穆勒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他说:“作为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古有马可·波罗,今有马可·穆勒。穆勒先生为把中国电影推向西方,费尽了心血,现在他的满头白发已转移到了胡子上(本报注:穆勒现在已基本秃顶)。穆勒先生不仅精通汉语,更理解中国人的精神,是他让华语电影走向了世界,构建了华语片与世界和而不同的新气象。” 观众是更严格的审查制度 对于电影和好电影的标准,马可·穆勒先生也有他自己的判断。他说:“威尼斯电影节,全名其实应该是威尼斯电影艺术展。在评选时,我们要考虑一部电影的艺术性,但更要考虑这种艺术性观众是否能够接受。我们意大利有句老话叫,观众是更严格的审查制度。2006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的《三峡好人》和获得地平线单元最佳故事片奖的《马背上的法庭》,这两部华语片在欧洲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这说明,我们的评奖标准在坚持艺术性的前提下,也没有忘记观众的存在。” 《马背上的法庭》是中国青年导演刘杰的导演处女作。据刘杰介绍,这部电影目前正在全法国公映,他在巴黎看到,街头到处都是这部电影的海报。该片的法国发行方说,这部片子的排片已经到明年1月份了。 不支持Flash
|